白龙江中游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

被引:9
作者
王运兴 [1 ]
梁收运 [1 ]
周自强 [2 ]
机构
[1]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
[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白龙江中游地区; 坡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依据汶川大地震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排查资料,统计分析了甘肃省南部白龙江中游地区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了其分布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在较大程度受坡度、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灾后重建场地选择和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空间特征分析 [J].
王猛 ;
王军 ;
江煜 ;
马晓波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 (04) :480-486
[2]   基于遥感调查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J].
彭瑛 ;
刘文婷 ;
张志 ;
毛伟 ;
彭丹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01) :107-112
[3]   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 20 (03) :1-7
[4]   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特征及成生过程探讨 [J].
鄢毅 ;
王军 ;
李鸿雁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9, 20 (02) :143-144
[5]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特征分析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29-38
[6]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黄润秋 ;
裴向军 ;
李天斌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730-741
[7]   陕西省南郑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 [J].
张俊杰 ;
李智学 ;
赵岩 .
中国煤炭地质, 2008, (09) :39-42
[8]   5.12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初步分析 [J].
林良俊 ;
方成 ;
李小杰 ;
徐建宇 ;
刘传正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4) :129-132
[9]   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 [J].
张永双 ;
雷伟志 ;
石菊松 ;
吴树仁 ;
王献礼 .
地质力学学报, 2008, (02) :109-116
[10]   地震诱发滑坡的概率分析 [J].
鲍叶静 ;
高孟潭 ;
姜慧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1)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