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公共性的流变与建构

被引:52
作者
吴理财
刘磊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乡村社会公共性; 乡村治理; 流变; 建构;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18.02.004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公共性渐趋消解。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乡村社会从熟人社会走向半熟人社会;乡村治理从传统"礼治"走向"半法治化";乡村生活也从"道德化"走向"功利化"。在微观层面具体地表现为公共空间萎缩、公共交往减少、公共服务缺位、公共规则解体、公共精神凋零。造成乡村社会公共性流变的原因可以看作是国家权力、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市场原则、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乡村治理方面,乡村社会公共性的流变导致了乡村治理主体力量缺失、乡村治理丛林原则肆虐、乡村治理整体能力弱化。面对公共性流变造就的局面,在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建乡村社会公共性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2]   流动的治理——城市基层社会的公共性困境探察 [J].
樊佩佩 .
学术研究, 2016, (07) :69-75+178
[3]   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长困境及其超越 [J].
唐文玉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1) :105-111
[4]   教育的公共性意蕴及其当代拓展 [J].
冯永刚 .
教育发展研究, 2015, 35 (24) :6-10
[5]   非农化背景下乡土公共性的再生产与乡村治理变革 [J].
应小丽 ;
钱凌燕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0 (06) :50-55
[6]   当代视觉文化的公共性及其治理 [J].
闵学勤 ;
郑丽勇 .
文艺理论研究, 2015, 35 (02) :103-109
[7]   经典“公共性”理论辨析——兼谈中西差异 [J].
李世敏 .
理论与现代化, 2015, (01) :62-66
[8]   农村社会公共性流失与变异——兼论农村社区服务在建构公共性上的作用 [J].
吴业苗 .
中国农村观察, 2014, (03) :57-64
[9]   “反精神医学”的谱系:精神卫生公共性的历史及其启示 [J].
杨锃 .
社会, 2014, 34 (02) :60-93
[10]   论个体化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建设 [J].
吴理财 .
探索与争鸣, 2014, (01)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