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分析

被引:45
作者
王改云 [1 ]
杨少春 [2 ]
廖飞燕 [1 ]
武群虎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
关键词
辫状河; 隔层; 夹层; 层次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胜坨油田三区东营组三段为例,对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精细油藏描述阶段,隔夹层有砂层组间的隔层、小层间的隔层、单砂层间的隔层及层内的夹层4个层次。不同尺度的隔夹层在岩石类型、发育程度、厚度及展布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不同。其中,砂层组间的隔层全区稳定分布,厚度较大,对油气能起到完全封堵的作用,而单砂层间的隔层稳定性差,虽也是连片分布,但出现多个砂体连通区,易发生窜流,使纵向非均质性增强。小层间的隔层则介于两者之间。层内夹层则因为东三段地层已精细划分到单砂层,发育程度中等,仅在局部使油水关系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378 / 3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 [J].
束青林 .
石油学报, 2006, (03) :100-103
[12]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夹层的识别及定量分析——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为例 [J].
阎海龙 ;
孙卫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133-136
[13]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尔图(S)油层段储层特征研究 [J].
康德江 ;
吕延防 ;
付广 ;
王磊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5) :592-598
[14]   准噶尔盆地钙质夹层成因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J].
谢寅符 ;
李洪奇 .
石油学报, 2005, (05) :28-31
[15]   临南油田隔层类型划分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J].
朱东亚 ;
胡文瑄 ;
曹学伟 ;
陈庆春 .
地球科学, 2004, (02) :211-218+223
[16]   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 [J].
张吉 ;
张烈辉 ;
胡书勇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4) :1-3+75
[17]   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J].
陈程 ;
孙义梅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2) :24-27+68
[18]   砂岩底水油藏开采机理及开发策略 [J].
喻高明 ;
凌建军 ;
蒋明煊 ;
刘德华 .
石油学报, 1997, (02) :64-68
[19]   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J].
林承焰 ;
侯连华 ;
董春梅 ;
刘泽容 ;
信荃麟 ;
黄金柱 .
沉积学报, 1996, (03) :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