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27
作者
王凯 [1 ]
唐小惠 [1 ]
甘畅 [1 ]
刘浩龙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服务业; 碳排放强度;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83305 ;
摘要
服务业碳排放强度是衡量服务业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尺。首先,基于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对1995—2018年中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其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中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最后,借助EKC曲线和IPAT模型,以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为解释变量,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5—2018年中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均值由1.43 t/万元下降至0.22 t/万元,年均降幅为3.53%,1995—2000年为高速下降阶段,2000—2018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多数省份的服务业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中国服务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演变特征;空间关联类型以H-H型集聚和L-L型集聚为主,空间关联格局优化趋向显著,L-H型集聚和H-L型集聚的省份不断减少,L-L型集聚的省份不断增多。(3)各影响因素对服务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产生正向影响,人口集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因此,各级政府应通过自下而上落实各项节能减排举措、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谋求服务业低碳化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 carbon intensity and their historical trends using random forest algorithm[J]. TANG Zhipeng,MEI Ziao,LIU Weidong,XIA Yan.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0(05)
[2]   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解析 [J].
田华征 ;
马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3) :639-653
[3]   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J].
赵桂梅 ;
耿涌 ;
孙华平 ;
赵桂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3) :49-55
[4]   近20年来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化 [J].
夏四友 ;
赵媛 ;
许昕 ;
文琦 ;
崔盼盼 ;
唐文敏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 (03) :596-608
[5]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研究 [J].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
艾力西尔亚力坤 ;
刘晓曼 ;
蔡博峰 ;
陈前利 ;
冯彤 ;
菊春燕 ;
李松 ;
张飞云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0, (02) :139-146
[6]   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 [J].
王许亮 ;
王恕立 ;
滕泽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2) :70-79
[7]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J].
王少剑 ;
黄永源 .
地理学报, 2019, 74 (06) :1131-1148
[8]   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空间相关性研究 [J].
韩会庆 ;
王世尧 ;
马庚 ;
张新鼎 ;
白玉梅 .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 (05) :269-274+281
[9]   中国省域碳强度空间依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
刘贤赵 ;
高长春 ;
张勇 ;
张东水 ;
谢金宁 ;
宋焱 ;
王志强 .
地理科学, 2018, 38 (05) :681-690
[10]   服务业能源生产率变迁及收敛性分析——基于全球40个经济体细分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J].
王许亮 ;
王恕立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 (01) :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