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34
作者:
赵桂梅
[1
,2
]
耿涌
[1
,3
,4
]
孙华平
[1
,2
]
赵桂芹
[5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3]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4] 上海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5]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碳排放强度;
空间效应;
传导机制;
协同减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适时提出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调整以往过多的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研究同一个国家不同省份之间资源要素协同问题的方法可以为提出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基于此,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面板数据进行测算,提出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框架,运用Geo Da软件刻画我国省际碳排放强度时空关联及其局部空间差异的波动性,将STIRPAT模型和EKC模型相结合检验我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特性,揭示我国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时空分布特征,碳排放强度水平相近的省区均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空间集聚现象,我国省际碳排放强度存在俱乐部收敛的演进特征。我国省际碳排放强度存在空间溢出性特征,我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分异与跃迁的形成与演变是各地区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资源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提出分区域、有重点的区域协同减排措施,提升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的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