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3 条
一个新的青藏高原热力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6
作者:
贲海荣
[1
,2
]
周顺武
[1
]
乔钰
[1
,3
]
单幸
[1
]
李强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 台州市气象局
[3] 山西省气象台
[4] 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层中上层;
温度纬向偏差;
热力指数;
副热带西风急流;
南亚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再分析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对流层中上层(500~150 h Pa)温度纬向偏差的分布特征,并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纬向偏差进行垂直积分后,尝试构建一个新的表征高原热力指数(Plateau Heating Index,PHI),并分析该指数的季节演变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流层中上层纬向温度偏差的暖中心存在着季节性的移动,即春季暖中心由西太平洋迅速移至高原,而秋季则快速东移到西太平洋;(2)PHI在年进程上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变化特征,在11月至翌年2月为负值,其余为正值;(3)各季PHI与纬向西风的显著相关区大致以30°N为界,呈现出北正南负的反向分布。当PHI增强时,高原北(南)部西风增强(减弱),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反之亦然;(4)各季PHI与200 h Pa位势高度的显著正相关均出现高原上空,表明高原对流层加热有利于其上空位势高度的增加。当夏季PHI偏强(弱)时,对应着南亚高压偏强(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487 / 1498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