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栅格尺度的北京市密云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10
作者
毛学刚
汪航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生态恢复; 栅格尺度; 模糊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目的】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为县域环境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北京市密云县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料两方面的12种栅格数据为基础数据,建立栅格大小为30 m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自然分界法将生境脆弱度划分5个等级,评价了北京市密云县生态环境脆弱性,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野外调查的植被覆盖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2003—2013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都呈现"北部山区优于南部平原、高海拔林区优于低海拔耕作区"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区域2003年中度脆弱区的面积比例最大,微度脆弱区次之,面积比例分别为40.43%和37.00%;2013年研究区微度脆弱区和低度脆弱区的面积比例之和达到76.52%,呈绝对的好转趋势。【结论】经过10 a的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推行,区域环境生态质量改善效果显著。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构建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对省级、地市级及县级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银川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影响[J]. 任志远,张晗.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
[2]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J].
杨强 ;
王涛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 (02) :79-83
[3]   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 [J].
方创琳 ;
王岩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234-247
[4]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农用地分等方法 [J].
潘润秋 ;
刘珺 ;
宋丹妤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8) :257-265
[5]   基于SPCA和AHP联合方法的滦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规律分析 [J].
于磊 ;
邱殿明 ;
刘莉 ;
凌峰 ;
李巍 ;
胡广鑫 ;
刘国才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 (05) :1588-1594
[6]   基于RS和GIS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惠东县为例 [J].
凡宸 ;
夏北成 ;
秦建桥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3) :719-725
[7]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李连伟 ;
刘展 ;
宋冬梅 ;
李东旭 ;
胡利民 ;
石学法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8 (01) :195-201
[8]  
基于SRP概念模型的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刘正佳,于兴修,李蕾,黄玫.应用生态学报. 2011(08)
[9]  
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J]. 李登科,范建忠,王娟.应用生态学报. 2010(11)
[10]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北疆各地州生态脆弱性评价 [J].
李滨勇 ;
陈海滨 ;
唐海萍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2) :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