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的探讨

被引:16
作者
高博禹
彭仕宓
龚宏杰
岳湘安
不详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昌平 
[3] 北京昌平 
[4] 北京昌平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流动层指数; Kozeny-Carman公式; 渗透率; 渗透率纵向非均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1 [油气田开发地质论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对大量岩心样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流动层指数(flowzoneidex,Ifz)的基础定义和物理意义.结果认为:Ifz值相近的岩心样品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大的渗透率变化范围,但不一定属于同一类流动单元.Ifz值并不能准确的表征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单纯采用Ifz值作为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标准是值得商榷的.采用渗透率、层内渗透率纵向非均质参数(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极差)、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作为标准划分流动单元并应用该方法研究了蒙古林砾岩油藏储层,结果表明:这些参数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储层内部油水运动规律相似的储集带.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6) :16-18+43
[2]   模糊聚类和模糊识别法的流动单元分类新方法 [J].
张祥忠 ;
吴欣松 ;
熊琦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19-22+8
[3]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J].
魏斌 ;
陈建文 ;
郑浚茂 ;
李胜军 .
地学前缘, 2000, (04) :403-410
[4]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J].
刘吉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303-306
[5]   动态流动单元研究 [J].
阎长辉 ;
羊裔常 ;
董继芬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3) :66-68
[6]   陆相盆地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与概念体系 [J].
焦养泉 ;
李思田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4) :38-45
[7]   新民油田低渗细粒储集砂岩岩石物理相研究 [J].
姚光庆,赵彦超,张森龙 .
地球科学, 1995, (03) :355-360
[8]   厚油层非均质特征描述的新方法─—水力(渗流)单元分析 [J].
冯晓宏 ;
刘学峰 ;
岳清山 ;
何劲松 .
石油学报, 1994, (S1) :149-158
[9]  
油层物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更生编, 1994
[10]  
Ge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reservoir performance of the Hartzog Dra field , Wyoming. Hearn C L, Ebanks W J Jr, Tye R S, et al. Journal of Petrology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