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
被引:134
作者:
周华坤
[1
]
赵新全
[1
]
温军
[1
,2
]
陈哲
[1
,2
]
姚步青
[1
]
杨元武
[3
]
徐维新
[1
,4
]
段吉闯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
[4] 青海省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紫花针茅;
高寒草原;
植物群落;
生物量;
土壤养分;
退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近几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原退化沙化明显。研究了黄河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随着退化加剧,禾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杂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高寒草原土壤表层0~20cm的植物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型变化。高寒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呈"V"型变化规律,随着退化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随着高寒草原的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硝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紧实度都减小。随着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退化越来越严重,贫瘠化不断加剧,到重度退化阶段,旱生沙生植物出现,呈现沙化初始景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