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湿地芦苇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4
作者
杨永兴 [1 ]
刘长娥 [1 ,2 ]
杨杨 [3 ]
李珂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上海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3]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营养元素; 芦苇; 土壤; 九段沙上沙湿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探明生长季不同时期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芦苇湿地的芦苇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主要从0~15cm土壤吸取N元素,从15~40cm土壤获取P、K元素,而从40~60cm土壤吸收N、P、K元素量都较少。芦苇-土壤之间营养元素关联度排序为:4月为N>K>P;5月为P>K>N,6~8月为K>P>N;9~11月为N>K>P;12月为P>N>K。同一营养元素不同时期芦苇-土壤之间关联度也存在差异,芦苇与土壤营养元素N、P、K元素关联最密切时期分别出现在9、12与6月,均与上层土壤营养元素关联最密切。9、12与6月分别为芦苇-土壤之间N、P、K元素迁移、转化与循环的活跃时期,上层土壤是其活动相对重要的场所。芦苇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营养元素均存在时空差异,不同时期芦苇对不同深度土壤的营养元素吸收强度也不尽相同。芦苇地下部分不同部位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种类的关联度排序相同,而芦苇地上部分的排序则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294 / 13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长江河口九段沙海三棱藨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J].
杨永兴 ;
刘长娥 ;
杨杨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10) :1977-1985
[2]   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J].
杨永兴 ;
刘长娥 ;
杨杨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2) :223-230
[3]   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动态 [J].
刘长娥 ;
杨永兴 ;
杨杨 .
生态学杂志, 2008, (11) :1876-1882
[4]   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湿地植物与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刘长娥 ;
杨永兴 ;
杨杨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4) :145-150
[5]   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钾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 [J].
刘长娥 ;
杨永兴 ;
杨杨 .
湿地科学, 2008, (02) :185-191
[6]   九段沙芦苇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J].
刘长娥 ;
杨永兴 .
生态学杂志, 2008, (03) :418-424
[7]   三江平原环型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J].
刘吉平 ;
吕宪国 ;
杨青 ;
郗敏 .
土壤学报, 2006, (02) :247-255
[8]   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群落P、K的积累、动态及其生物循环 [J].
何太蓉 ;
杨永兴 .
海洋与湖沼, 2006, (02) :178-183
[9]   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 [J].
吴玲玲 ;
陆健健 ;
童春富 ;
刘存岐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3, (05) :411-416
[10]   长江口九段沙植物群落研究 [J].
唐承佳 ;
陆健健 .
生态学报, 2003, (02) :3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