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巨型混杂堆积的特征及其地裂——地震成因论证

被引:31
作者
周志广 [1 ]
梁定益 [1 ]
刘文灿 [1 ]
万晓樵 [1 ]
赵兴国 [1 ]
王克友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藏南; 晚白垩世; 混杂堆积; 地裂—地震; 震积岩; 构造背景;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3.005
中图分类号
P315.1 [地震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藏南晚白垩世宗卓组为超常规模的地裂—地震成因的混杂堆积,主体为一套延伸距离远、厚度巨大的巨震浊积岩。分为基质和岩块两个组成部分,基质为泥、砂质浊积复理石,岩块的岩性有不同时代的砂岩、泥晶灰岩、结晶灰岩、火山岩和硅质岩等,物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北缘和洋壳本身。宗卓组中广泛发育有同沉积角砾岩、同沉积塑性变形、微断层、液化脉和砂岩脉等震积标志。依据岩块大小和碎屑沉积物粒径,这套巨震浊积岩可划分为8个“巨浊积旋回”,表现为8个地震周期。宗卓组震积岩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是被动伸展构造环境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20+435 +4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内蒙古白云鄂博南东黑脑包腮林忽洞群下部发现地震滑塌岩块 [J].
吕洪波 ;
章雨旭 ;
肖国望 ;
张绮玲 .
地质论评, 2006, (02) :163-169+291
[2]   藏南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J].
周志广 ;
刘文灿 ;
梁定益 ;
王克友 ;
赵兴国 ;
张爱平 .
地质通报, 2005, (04) :341-348
[3]   西藏札达晚白垩世—古新世浮游有孔虫及其时代意义 [J].
万晓樵 ;
李金和 ;
张双增 ;
吴连亨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 (01) :10-18
[4]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 [J].
彭阳 ;
胡贵昂 ;
陆刚 ;
章雨旭 ;
乔秀夫 .
地质论评, 2004, (06) :613-619+671
[5]   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探讨 [J].
刘为付 ;
孟祥化 ;
葛铭 ;
旷红伟 ;
刘燕学 .
地质论评, 2004, (05) :454-463
[6]   洛扎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J].
钟华明 ;
夏军 ;
童劲松 ;
鲁如魁 ;
李运怀 ;
徐生发 .
地质通报, 2004, (Z1) :451-457
[7]   青藏高原首批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层工作若干进展点评 [J].
梁定益 .
地质通报, 2004, (01) :24-26
[8]   藏南萨迦县赛区“混杂岩”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李国彪 ;
万晓樵 ;
刘文灿 ;
梁定益 ;
周志广 .
地质通报, 2003, (Z1) :949-955
[9]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中的同沉积挤压构造——一类新的沉积构造的归类、命名和构造意义探讨 [J].
吕洪波 ;
章雨旭 ;
夏邦栋 ;
方中 ;
周伟明 ;
彭阳 ;
吴智平 ;
李伟 .
地质论评, 2003, (05) :449-456+561
[10]   河北省白石山中元古代地震遗迹的发现 [J].
梁定益 ;
宋志敏 ;
赵崇贺 ;
聂泽同 .
地质通报, 2002, (10) :6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