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性质与作用

被引:81
作者
李伟
刘静江
邓胜徽
张宝民
周慧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寒武纪; 桐湾运动; 兴凯运动; 灯影组; 麦地坪组; 筇竹寺组; 岩溶; 储层; 烃源岩; 热液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桐湾运动是以整体隆升与沉降为特征,并发育三幕构造运动,即灯影组二段富藻层沉积末期的桐湾Ⅰ幕、灯影组二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Ⅱ幕与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Ⅲ幕,桐湾期的灯影组镶边碳酸盐台地还存在轻微裂化作用下的热液沉积。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以裂陷为主,发育两幕构造运动,即麦地坪组沉积期的兴凯Ⅰ幕与筇竹寺组沉积期的兴凯Ⅱ幕,兴凯期的上扬子碳酸盐台地遭遇较强的裂解,热液作用普遍较强,但至兴凯Ⅱ期时,裂陷活动主要发生在川南—黔北地区,川中—川北较弱。桐湾期的隆升剥蚀不仅控制了三大岩溶风化壳的发育,且其形成的绵阳—宜宾—会东巨大侵蚀沟谷控制了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的泥岩与页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兴凯运动不仅控制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且与桐湾运动一起控制了有利源-储配置区的分布。因此,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发育两类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前者主要促进了储层的发育,后者主要促进了烃源岩的发育,二者共生组合形成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良好油气成藏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546 / 556+563 +56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意义 [J].
汪泽成 ;
姜华 ;
王铜山 ;
鲁卫华 ;
谷志东 ;
徐安娜 ;
杨雨 ;
徐兆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3) :305-312
[2]   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J].
杜金虎 ;
邹才能 ;
徐春春 ;
何海清 ;
沈平 ;
杨跃明 ;
李亚林 ;
魏国齐 ;
汪泽成 ;
杨雨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3) :268-277
[3]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J].
邹才能 ;
杜金虎 ;
徐春春 ;
汪泽成 ;
张宝民 ;
魏国齐 ;
王铜山 ;
姚根顺 ;
邓胜徽 ;
刘静江 ;
周慧 ;
徐安娜 ;
杨智 ;
姜华 ;
谷志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3) :278-293
[4]   四川盆地寒武系沉积前震旦系顶界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杨雨 ;
黄先平 ;
张健 ;
杨光 ;
宋家荣 ;
宋林珂 ;
洪海涛 ;
谭秀成 ;
文龙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3) :38-43
[5]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J].
梅庆华 ;
何登发 ;
文竹 ;
李英强 ;
李皎 .
石油学报, 2014, 35 (01) :11-25
[6]   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 [J].
郭彤楼 ;
张汉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1) :28-36
[7]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 [J].
刘树根 ;
孙玮 ;
罗志立 ;
宋金民 ;
钟勇 ;
田艳红 ;
彭瀚霖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0 (05) :511-520
[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特征与模式 [J].
谢增业 ;
魏国齐 ;
李剑 ;
杨威 ;
张光武 ;
国建英 ;
张莉 .
石油学报, 2013, 34(S1) (S1) :29-40
[9]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气成因:来自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启示 [J].
韩辉 ;
李大华 ;
马勇 ;
程礼军 ;
齐琳 ;
王琪 ;
钟宁宁 .
石油学报, 2013, 34 (03) :453-459
[10]   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与沉积演化特征 [J].
李伟 ;
余华琪 ;
邓鸿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6) :68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