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择校”问题的积极应对

被引:5
作者
何善亮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择校”; 接受; 对策; 反思; 前瞻; 探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理论上,“择校”行为则更多地表达出教育内在的公平与效率的张力;实践中,“择校热”反映了公共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既需要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坦然接受“择校”行为,又需要人们努力探索当下“择校”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从宏观上深刻反思我国教育政策传统,研究借鉴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经验,积极开展“择校”改革的实验研究,促使我国基础教育的政策抉择具有适度的远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教育券在中国实践的再认识 [J].
贺武华 .
比较教育研究, 2004, (10) :72-77
[2]   历史的肉身 [J].
苏炜 .
读书, 2004, (02) :56-62
[3]   教育平等:科尔曼的研究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J].
朱家存 .
外国教育研究, 2003, (12) :23-26
[4]   从限制到鼓励:国外择校政策透视 [J].
朱家存 .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12) :75-79
[5]   家长择校:世界教育改革的新趋向 [J].
易红郡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110-113
[6]   “差生”从何而来——基于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分析 [J].
程天君 .
教育科学研究, 2003, (04) :14-16
[7]   制度创新:“教育券”给农村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J].
曲恒昌 ;
许宝良 ;
扬军 .
职教论坛, 2003, (05) :27-32
[8]   美国基础教育政策改革的择校取向 [J].
和震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83-85
[10]   迫切的要求和长期任务:提高教育质量 [J].
王策三 .
江西教育科研, 1999, (0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