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煤地质学与碳中和

被引:49
作者
桑树勋 [1 ,2 ,3 ]
王冉 [2 ,3 ]
周效志 [2 ,3 ]
黄华州 [2 ,3 ]
刘世奇 [1 ]
韩思杰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煤地质学; 碳减排; 煤层甲烷利用; 煤层CO2封存; 煤层自燃; 煤高效洁净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X784 [燃料化学工业]; X752 [煤矿];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煤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煤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煤地质学在碳中和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取得以下认识:推进清洁煤地质研究、服务煤的高效洁净化燃烧,勘探开发煤系天然气低碳燃料、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结构,开展煤化工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保障研究、推动煤炭的低碳能源转化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深化瓦斯地质研究、提高煤矿瓦斯(井下)抽采率、控制煤矿瓦斯的大气排放和泄漏,研究煤层甲烷天然逸散和煤层自燃排放、控制煤层露头的天然排放,发展煤层CO2地质封存与煤层气强化开发(CO2-ECBM)技术、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及其在火力电厂烟气碳减排中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煤炭勘查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企业净零排放,是与煤地质学紧密相关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其中煤层甲烷与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深部煤层CO2-ECBM、煤层露头气体逸散与自燃发火控制、洁净煤地质与煤炭精细勘查是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3 条
  • [1] 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煤层覆岩及底板裂隙场演化规律与瓦斯运移特征研究.[D].韩佩博.重庆大学.2015, 07
  • [2] 采空区煤岩对CO_2的吸附特性实验研究.[D].陈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03
  • [3] 应力释放构造煤煤层气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桑树勋
    周效志
    刘世奇
    王海文
    曹丽文
    刘会虎
    李自成
    朱术云
    刘长江
    黄华州
    徐宏杰
    王冉
    贾金龙
    ASHUTOSH Tripathy
    韩思杰
    [J]. 煤炭学报, 2020, 45 (07) : 2531 - 2543
  • [4]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合采地质基础理论进展及展望
    李勇
    王延斌
    孟尚志
    吴翔
    陶传奇
    许卫凯
    [J]. 煤炭学报, 2020, 45 (04) : 1406 - 1418
  • [5] 苏拉特盆地煤系气高产地质原因及启示
    秦勇
    申建
    沈玉林
    李耿
    范炳恒
    姚海鹏
    [J]. 石油学报, 2019, 40 (10) : 1147 - 1157
  • [7] 第4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及结果
    庚勐
    陈浩
    陈艳鹏
    曾良君
    陈姗姗
    姜馨淳
    [J]. 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 (06) : 64 - 68
  • [8] 煤系气合采地质技术前缘性探索
    秦勇
    吴建光
    申建
    杨兆彪
    沈玉林
    张兵
    [J]. 煤炭学报, 2018, 43 (06) : 1504 - 1516
  • [9] 全国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与可利用性分析
    张道勇
    朱杰
    赵先良
    高煖
    庚勐
    陈刚
    焦健
    刘思彤
    [J]. 煤炭学报, 2018, 43 (06) : 1598 - 1604
  • [10] 煤成气及鉴别理论研究进展
    戴金星
    [J]. 科学通报, 2018, 63 (14) : 1291 - 1305+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