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活动断裂鉴定的时限标准讨论

被引:18
作者
周本刚
冉洪流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工程活动断裂; 标准; 构造变动; 时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7 [地震工程地质与新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鉴定工程活动断裂时限标准的制订需考虑科学性与工程安全性原则。活动断裂时限的确定依赖于对构造活动阶段性与重复性的认识 ,通过对中国大陆晚第四纪以来构造变形与断裂活动性特点的综合分析研究 ,得出了晚更新世晚期 (约距今 3万年 ) ,中国大陆发生了一次广泛的构造变动 ,经历这次构造变动后 ,各地的构造变形特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总体活动性质与活动强度没有大的改变 ,这一结果是确定工程活动断裂时限的科学基础。从工程安全性考虑 ,在中国大陆将活动断裂的时限定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过的断裂偏于保守 ;定义为全新世以来活动过的断裂又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将晚更新世晚期 (约距今 3万年 )作为鉴定活动断裂的时限从科学意义上有其合理性 ,并符合工程安全性需要。但对一些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重大工程 ,相关活动断裂的鉴定时限以晚更新世 (约距今 12万年 )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中国第四系中统划分方案的回顾与讨论 [J].
闵隆瑞 ;
迟振卿 .
第四纪研究, 2000, (02) :101-107
[2]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J].
施雅风 ;
李吉均 ;
李炳元 ;
姚檀栋 ;
王苏民 ;
李世杰 ;
崔之久 ;
王富保 ;
潘保田 ;
方小敏 ;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1999, (01) :12-22
[3]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J].
李吉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3-5
[4]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J].
马宗晋 ;
张家声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98, (03) :211-227
[5]   关于工程地震实践若干问题 [J].
蒋溥 ;
梁小华 .
工程地质学报, 1998, (01) :2-27
[6]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湖演化 [J].
魏新俊 ;
姜继学 .
地质学报, 1993, (03) :255-265
[7]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J].
杨理华 ;
刘东生 .
地质科学, 1974, (03) :209-220
[8]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001
[9]  
新构造与环境[M]. 地震出版社 , 卢演俦等主编, 2001
[10]  
天山活动构造[M]. 地震出版社 , 邓起东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