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北一次重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剖析

被引:8
作者
司福意 [1 ,2 ]
周顺武 [1 ]
王传辉 [3 ]
徐威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焦作市气象局
[3] 安徽省气象局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流型识别; 配料法; 前倾槽; “弓形”回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 [概况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0.5°×0.5°NCEP FNL资料和雷达资料,基于"流型识别"和"配料"方法,对2013年8月旧发生在河南省中北部一次致灾严重的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这是一次由西风槽前倾引起的罕见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而致使冷槽前倾的原因是近地面暖湿空气对中低层东移南下冷空气的阻挡和削弱;(2)在"流型识别"基础上,结合分析了强对流天气4大构成要素的动态演变,有助于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3)当豫北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时,西风槽的出现加大了中低纬度环流的经向度,使得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改善较快;(4)中空干冷急流入侵叠加到近地面风场之上所形成的强高低空垂直风切变是风暴系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因素;(5)雷达跟踪显示该风暴系统源于两条"弓形"(飑线)回波的交汇合并,在激发出强对流天气之后主系统再次发展成典型的飑线,并沿着地面辐合线由西南向东北传播,可采用外推法确定其下一步影响区域,有30 min以上的提前预警时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732 / 17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一次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J].
慕建利 ;
李泽椿 ;
谌芸 ;
陈雪珍 .
高原气象, 2014, 33 (01) :148-161
[2]   东北冷涡对江淮飑线生成的影响研究 [J].
郑媛媛 ;
张雪晨 ;
朱红芳 ;
姚晨 ;
施帅红 .
高原气象, 2014, 33 (01) :261-269
[3]   基于流型识别和物理量要素分析河南强对流天气特征 [J].
张一平 ;
吴蓁 ;
苏爱芳 ;
徐文明 ;
梁俊平 ;
李周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492-1502
[4]   “090603”强飑线过程动力结构特征的观测与模拟分析 [J].
吴海英 ;
陈海山 ;
蒋义芳 ;
姚丽娜 ;
曹舒娅 .
高原气象 , 2013, (04) :1084-1094
[5]   黄淮西部地貌过渡区深对流云的时空特征及其天气意义 [J].
苏爱芳 ;
银燕 ;
吕晓娜 ;
郑永光 .
气象学报, 2013, 71 (03) :383-396
[6]   一次冷涡发展阶段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J].
钟水新 ;
王东海 ;
张人禾 ;
刘英 .
高原气象, 2013, (02) :2435-2445
[7]   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J].
樊李苗 ;
俞小鼎 .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156-165
[8]   长生命史飑线在强、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 [J].
姚晨 ;
郑媛媛 ;
张雪晨 .
高原气象, 2012, (05) :1366-1375
[9]   一次南方春季强对流过程中影响对流发展的环境场特征分析 [J].
陈涛 ;
张芳华 ;
宗志平 .
高原气象 , 2012, (04) :1019-1031
[10]   “6.3”区域致灾雷暴大风形成及维持原因分析 [J].
王秀明 ;
俞小鼎 ;
周小刚 ;
牛淑贞 .
高原气象 , 2012, (02) :5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