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改革对录取匹配质量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康乐
哈巍
机构
[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高考志愿填报; 匹配; 政策评估;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
G63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中国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近年来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变革。本文利用来自搜学网的高考录取分数数据,结合2005—2011年间各省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的自然实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不同志愿填报方式下考生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匹配质量。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从"考前填报"到"估分填报",再到"知分填报",从"顺序志愿"到"平行志愿"的改革,使得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范围显著变"窄",这意味着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带来录取分数范围的收敛。加之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并未出现集体性错配,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轮改革提高了中国高考的匹配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25+191 +191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高考志愿填报机制与大学招生质量:一个基于择校机制理论的经验研究 [J].
吴斌珍 ;
钟笑寒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765-804
[2]   我国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机制的经济学思考——梯度志愿、平行志愿和实时动态志愿的比较 [J].
李凤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 (05) :48-55
[3]   中国大学招生指标制度的合宪性分析 [J].
张千帆 .
中外法学, 2011, 23 (02) :248-269
[4]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 [J].
李凤 ;
甘犁 ;
杨小玲 .
教育研究, 2010, 31 (10) :53-59
[5]  
高考志愿填报的不完全信息博弈[J]. 聂海峰.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0(02)
[6]   中国高考录取与博士生录取的机制设计 [J].
魏立佳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349-362
[7]  
“平行志愿”录取机制研究[J]. 聂海峰,张琥.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9(02)
[8]   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 [J].
冯科 ;
聂海峰 .
经济科学, 2007, (03) :53-65
[9]   高考录取机制的博弈分析 [J].
聂海峰 .
经济学(季刊), 2007, (03) :899-916
[10]   填报高考志愿哪种方式对考生有利? [J].
聂海峰 .
南方经济, 2006, (06) :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