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159
作者
杨鹍飞
机构
[1]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政党认同;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6.01.010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中华民族"名"与"实"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盲目崇拜具有西方中心主义特点的民族-国家理论,必将在理论和实践上制造更多混乱和误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强调了中华民族之"实",明晰了中华民族作为共同体意义上的内部各民族与国家关系定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在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从性质上讲,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既是民族认同,也是国家认同,更是一种共同体认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是整合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逻辑前提,是整合国内各民族利益的重要机制,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少数民族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构有四个基本路径,即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共同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