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92
作者
杨启军 [1 ]
徐义刚 [1 ]
黄小龙 [1 ]
罗震宇 [1 ]
石玉若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腾梁花岗岩; U-Pb定年; 喜马拉稚特提斯; 陆陆碰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东侧,区域内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花岗岩(简称腾梁花岗岩)由古永岩群、宾榔江岩群的若干个花岗岩体组成,以岩基、岩株、岩墙状态产出。花岗岩呈现带状沿着一系列北北东向弧形断裂平行分布,展示明显的同构造剪切被动侵位和岩墙扩展侵位特征。岩浆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东侧的古永岩群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白垩世晚期(76~68Ma);而西侧的槟榔江岩群花岗岩结晶年龄为稍晚的始新世(53Ma)。腾梁花岗岩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条纹长石花岗岩、伟晶花岗岩,缺少典型的富铝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腾梁花岗岩是起源于中下地壳的过铝-强过铝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源岩是富含泥质的硬砂岩,并具有岛弧-后碰撞花岗岩特征。由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封闭及印度陆块与亚洲陆块的陆陆碰撞发生于65Ma,进一步推测腾梁花岗岩是新特提斯封闭到陆陆碰撞造成陆壳增厚所引起的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腾梁花岗岩是冈底斯的东延部分,但在形成机制上,与冈底斯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092 / 110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杨启军
    徐义刚
    黄小龙
    罗震宇
    [J]. 岩石学报, 2006, (04) : 817 - 834
  • [2] 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的成因研究
    杨启军
    钟增球
    [J]. 地球科学, 2004, (02) : 169 - 176
  • [3]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花岗岩Sr、Nd同位素研究
    邱瑞照
    邓晋福
    周肃
    肖庆辉
    蔡志勇
    刘翠
    [J]. 地球学报, 2003, (06) : 611 - 617
  • [4]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莫宣学
    赵志丹
    邓晋福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
    张双全
    王亮亮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35 - 148
  • [5] 新特提斯洋俯冲时间:变质洋壳残片40Ar/39Ar微区年龄
    钟大赉
    季建清
    胡世玲
    [J]. 科学通报, 1999, (16) : 1782 - 1785
  • [6]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中段花岗岩类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特征
    江万
    莫宣学
    赵崇贺
    郭铁鹰
    张双全
    [J]. 岩石学报, 1999, (01) : 90 - 98
  • [7]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肖庆辉等著, 2002
  • [8] Eocene break-off of the Neo-Tethyan slab as inferred from intraplate-type mafic dykes in the Gaoligong orogenic belt, eastern Tibet[J] . Yi-Gang Xu,Jiang-Bo Lan,Qi-Jun Yang,Xiao-Long Huang,Hua-Ning Qiu.Chemical Geology . 2008 (3)
  • [9] Two-mica and tourmaline leucogranites from the Everest–Makalu region (Nepal–Tibet). Himalayan leucogranite genesis by isobaric heating?[J] . Dario Visonà,Bruno Lombardo.LITHOS . 2002 (3)
  • [10] Slab breakoff: a model for Caledonian, Late Granite syn-collisional magmatism in the orthotectonic (metamorphic) zone of Scotland and Donegal, Ireland[J] . M.P. Atherton,A.A. Ghani.LITHOS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