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盆地充填记录的启示

被引:11
作者
李忠
李任伟
孙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大别山; 造山作用; 中生代; 盆山耦合; 盆地充填记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对大别山周缘盆地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大别山中生代构造演化格局。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尽管中生代大别山南、北盆山耦合关系不同,但构造体制均经历了前白垩纪挠曲向白垩纪伸展的转化;砂岩物源再造反映中生代南大别山源区剥露尚未大规模触及岩浆弧“根”,剥露深度浅于北大别单元。大别山邻区晚中生代巨厚磨拉石是陆内造山强烈阶段的沉积记录,它们的产出及相关的造山带隆升与该区超高压变质岩快速折返没有直接关系。进一步讨论了恢复大别山物源结构、建立盆地类磨拉石精细地层年代学格架等在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的关键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47 / 5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地层格架厘定 [J].
李双应 ;
岳书仓 ;
王道轩 ;
刘因 ;
李任伟 ;
孟庆任 ;
金福全 .
地层学杂志, 2002, (03) :178-186+220
[2]   大别山南麓中生代盆地充填记录对造山作用属性的反映 [J].
李忠 ;
李任伟 ;
孙枢 ;
张雯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6) :469-478
[3]   大别地块北缘侏罗系花岗岩类砾石的Rb-Sr年代学特征 [J].
李忠 ;
李任伟 ;
孙枢 ;
张雯华 .
科学通报, 2001, (07) :582-585
[4]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十五年研究进展 [J].
王清晨 .
地球学报, 2001, (01) :11-16
[5]  
合肥盆地碎屑石榴石组成及其对源区恢复和地层对比的意义[J]. 李任伟,李忠,江茂生,孙枢,金福全,张文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6]   大别山北麓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J].
李任伟 ;
江茂生 ;
李忠 ;
孙枢 ;
金福全 ;
张雯华 .
岩石学报, 1999, (04) :623-629
[7]   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其物源构造属性 [J].
李忠 ;
李任伟 ;
孙枢 ;
江茂生 ;
张文华 .
岩石学报, 1999, (03) :438-444
[8]   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造山带的差异性隆升 [J].
杨坤光 ;
马昌前 ;
许长海 ;
杨巍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97-103
[9]   造山带构造年代学基本问题——论同位素体系与变质作用的关系 [J].
简平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5) :39-43
[10]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Ⅰ.Sm-Nd同位素体系[J]. 李曙光,E.Jagoutz,肖益林,葛宁洁,陈移之.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