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建构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展望

被引:70
作者
陆林 [1 ,2 ]
任以胜 [1 ,2 ]
徐雨晨 [1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 空间性; “三阶段”理论假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TU982.2 [中国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83301 ;
摘要
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群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群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维持传统人文活动、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战略空间。关注旅游建构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的过程、格局和机制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旅游地理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城市群空间、旅游发展影响、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基本属性等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发现已有研究对城市群内部及周边的边缘地带关注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诠释新的功能地域空间;对旅游显著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空间的事实关注不够,有待进一步强化旅游助推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典型"空间性"研究;对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的利用方式关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展城乡空间利用和城乡关系演变研究。研究认为,以旅游作为新的产业路径、新的利用方式科学引导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地,推动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转型升级,发挥旅游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探索国土整治与国土空间优化中国特色道路的重要举措。在构建旅游建构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的"三阶段"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指出未来应该重点开展的研究内容:遵循"过程—格局—机制—效应"的研究路线,探讨旅游建构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的实践路径,提出旅游建构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的政策保障体系研究的技术路径,探索旅游建构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在不同尺度空间上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267 / 12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传承与嬗变:广州市小洲村的空间转换 [J].
方远平 ;
易颖 ;
毕斗斗 .
地理研究, 2018, 37 (11) :2318-2330
[2]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3]   千岛湖旅游地聚居空间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J].
杨兴柱 ;
孙井东 ;
陆林 ;
王群 .
地理学报, 2018, 73 (02) :276-294
[4]   基于扎根理论的杭州市梅家坞旅游城市化特征与机制 [J].
陆林 ;
韩娅 ;
黄剑锋 ;
彭红松 ;
储小乐 ;
郑玉莲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11) :1905-1918
[5]   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 [J].
刘继来 ;
刘彦随 ;
李裕瑞 .
地理学报, 2017, 72 (07) :1290-1304
[6]   转型期城市制造业空间重构过程与机理——以南京市为例 [J].
高金龙 ;
袁丰 ;
陈雯 .
地理研究, 2017, 36 (06) :1014-1028
[7]   论乡村重构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563-576
[8]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 [J].
杨天荣 ;
匡文慧 ;
刘卫东 ;
刘爱琳 ;
潘涛 .
地理研究, 2017, 36 (03) :441-452
[9]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J].
黄金川 ;
林浩曦 ;
漆潇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3) :378-391
[10]   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王甫园 ;
王开泳 ;
陈田 ;
李萍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2) :2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