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占有与体验——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10
作者
李小平
机构
[1] 空军预警学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占有; 异化; 体验; 后大众化时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人进入大学并获得了高等教育,但这种获得具有两种不同的机制:占有与体验。占有是外在的、表面的拥有,不是完整和实质意义上的知识传承机制;体验则是个体身心参与到知识活动中,感受身在其中的教育存在,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承本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占有倾向充斥于教育的各层面各环节,造成人们对高等教育获得感的缺失,导致高等教育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出现人的异化。在后大众化时代,为了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社会与个人的福祉,必须从占有走向体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群像” [J].
李怀 ;
申世飞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8 (02) :87-92
[2]   大学生学习的“占有性”倾向分析 [J].
李小平 .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6, (02) :140-142
[3]   生活世界、知识异化与现代哲学的致思路径 [J].
涂成林 ;
蒋年云 .
哲学研究, 2006, (04) :79-84
[4]   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 [J].
李小平 .
高等教育研究, 2005, (04) :67-71
[5]   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 [J].
王寅 .
哲学动态, 2003, (07) :24-30
[6]   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 [J].
李小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104-110
[7]   科学在当代的处境 [J].
柳延延 .
哲学研究, 2003, (01) :68-74+96
[8]   新世纪创新人才应具有全面的创造性 [J].
李小平 .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06) :71-75
[9]   生活认识论:认识论之现代形象 [J].
李文阁 .
南京社会科学, 2001, (02) :12-16
[10]   现代化的忧思与高等教育的使命 [J].
张应强 .
高等教育研究, 1999, (06) :1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