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12
作者
陈晓华 [1 ,2 ]
李咏 [1 ,2 ]
机构
[1]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 时空特征; 安徽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文章基于对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辨析,构建由人口、经济、生态、空间因素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6-2015年安徽市域层面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对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及筛选,并通过客观权重赋值critic法对所构成的评价指标要素赋予权重,对安徽省16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并运用ArcGIS处理软件,对2006年、2010年、2015年市域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表达,进而运用OpenGeoda空间计量软件,分析与检验安徽省市域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中东部片区高于西北片区,且差异性较明显;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因素主要由人口与经济方面所形成,而质量评价的驱动因子中主要以生态与经济要素驱动贡献值最高,表明在新型城镇化质量推进的过程中,仍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动力,生态因素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丰富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方法,为安徽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提供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工业化背景下皖江城市带城镇化质量时空特征 [J].
陈晓华 ;
李咏 .
池州学院学报, 2016, 30 (03) :1-7
[2]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J].
高顺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35 (03) :33-39
[3]   公共产品视角下安徽省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分析 [J].
郭成 ;
储金龙 ;
李咏 .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 23 (06) :87-94
[4]   基于DEA-ESDA的皖江城市带城市效率评价 [J].
陈晓华 ;
李久林 ;
储金龙 .
华东经济管理, 2015, 29 (12) :51-56+100
[5]   基于要素贡献率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张俊峰 ;
张安录 .
经济地理, 2015, 35 (10) :171-178+193
[6]   灰色关联度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应用比较 [J].
张建勇 ;
高冉 ;
胡骏 ;
郑扬 .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 (21) :1-2
[7]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与重构 [J].
吕丹 ;
叶萌 ;
杨琼 .
财经问题研究, 2014, (09) :72-78
[8]   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J].
安晓亮 ;
安瓦尔·买买提明 .
城市规划, 2013, 37 (07) :23-27
[9]   基于真实意愿的差异化、宽谱系城镇化道路 [J].
罗震东 .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 (03) :45-45
[10]   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 [J].
沈清基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1)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