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三江平原作物收获期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
被引:7
作者:
李瑞敏
[1
,2
]
张世春
[1
]
王毅勇
[1
]
张学磊
[1
]
赵红梅
[1
]
周勤迁
[1
]
陈卫卫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
关键词:
PM2.5;
秸秆燃烧;
水稻收割;
东北三江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对2013年10月东北三江平原农作物收获期大气颗粒物的在线监测,结合卫星火点数据与后向轨迹模拟,分析了秸秆燃烧和作物收割等农业活动对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收获前期、中期和后期大气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6.0,158.3,33.8μg/m3;现场观测表明,水稻收割(321.1μg/m3)和秸秆燃烧(2777.1μg/m3)时监测田块内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是收割前和燃烧前平均浓度的2.5倍和11.5倍;卫星火点及后向轨迹分析发现,观测期间PM2.5与该地区卫星火点数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且气团轨迹经过火点较集中区域时测得较高的PM2.5浓度值;对不同粒径(<1μm,1~2.5μm,2.5~10μm)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观测表明,收获中期受大面积秸秆燃烧的影响,0~1μm粒径组分明显增加,而收获后期由于降水过程对0~1μm粒径颗粒物的清除效率较低,故该粒径颗粒物仍维持较高比例.
引用
收藏
页码:676 / 68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