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豫西夜长坪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34
作者:
毛冰
[1
]
叶会寿
[2
]
李超
[3
]
肖中军
[4
]
杨国强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3]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4]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5] 中冶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定年;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夜长坪;
豫西;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1.06.007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夜长坪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其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辉钼矿化的主要类型为细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和条带状,围岩蚀变有透辉石化、金云母化、滑石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选取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45.4±2.1)Ma143.6±2.4Ma,等时线年龄(145.3±4.4)Ma(2σ,MSWD=0.80),表明钼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结合前人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不同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笔者认为,夜长坪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弧后岩浆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069 / 107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