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幔物质流变的底辟作用孕育大地震——卫星重力资料的证据

被引:21
作者
费琪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键词
卫星重力; 汶川地震; 台湾地震; 深部构造; 壳幔流变底辟; 大陆板块构造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6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根据2-180阶与2-360阶的数字全球模型恢复的卫星重力场数据,主要源于地下18~36km深处的密度变化,多数大地震的震源也正是位于该层段。因此卫星重力场资料对于地震研究有很大的意义。笔者详细分析了中国汶川、墨脱、仲巴、伽师和台湾等地的卫星重力资料(这些地区在近几十年来均发生过6级以上的大地震),惊奇地发现,在这些地区,卫星重力场的样式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它们表现在:(1)卫星重力场的正负异常值成对出现;(2)震中通常位于重力场峰值间的陡梯度带;(3)由低阶到高阶的重力场正异常的峰值增大而宽度变窄;(4)正、负峰值间的距离随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而变;(5)不同应力场壳幔物质底辟的样式不同,从地质上看,高密度壳幔物质的流变底辟作用,可以合理地解释这种独特的样式变化。文中提出高密度生长指数的概念,用以度量密度由深部到浅部的增加。岩石圈断裂带、深大断裂带及多层次滑脱层是壳幔高密度塑性物质底辟活动的优势通道。壳幔物质的非均质性反映了大陆板块构造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82 / 29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GRACE卫星重力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WHU-GM-05 [J].
王正涛 ;
李建成 ;
姜卫平 ;
晁定波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364-1371
[2]   汶川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 [J].
费琪 .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387-395
[3]   联合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数据研究中国近海上层地转流 [J].
周旭华 ;
王虎彪 ;
詹金刚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04) :83-88
[4]   1977年至2006年新疆伽师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变化原因初探 [J].
屠泓为 ;
万秀红 ;
高歌 ;
罗国富 ;
胡永钧 ;
马震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04) :1038-1044
[5]   2006年12月26日台湾南部滨海Ms7.2级地震破裂过程研究 [J].
郭志 ;
高星 ;
王卫民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103-1113
[6]   卫星应用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发展现状 [J].
韩露 ;
贾正元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03) :922-928
[7]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锦屏造山带的崛起——大型拆离断层和挤出机制 [J].
许志琴 ;
李化启 ;
侯立炜 ;
付小芳 ;
陈文 ;
曾令森 ;
蔡志慧 ;
陈方远 .
地质通报, 2007, (10) :1262-1276
[8]   论中国西部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对寻找油气资源的启示 [J].
袁学诚 .
中国地质, 2005, (01) :1-12
[9]   台湾—阿尔泰地学断面阿尔金—龙门山剖面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 [J].
王有学 ;
W D Mooney ;
韩果花 ;
袁学诚 ;
姜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98-106
[10]   青藏高原卫星重力场及所反映的壳幔结构和深部构造特征 [J].
周国藩 ;
陈建国 ;
张健 .
地球科学, 1996, (02) :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