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6日台湾南部滨海Ms7.2级地震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11
作者
郭志
高星
王卫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台湾南部滨海; 震源机制; 波形反演; 有限断层; 模拟退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2006年12月26日12点26分27秒(GMT)台湾南部滨海发生Ms7.2(Harvard CMT)级地震.震中位于台湾南部滨海之南海次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碰撞引发造山作用生成的海洋增生楔内,这次地震是该区域百年来震级最大的地震.我们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SDN)和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所(IRIS)提供的上地幔及远场范围宽频带P波垂向记录资料,基于点源和有限断层模型进行波形拟合反演,获得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给出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为东倾正断层兼小幅度走滑破裂事件,断层面走向为341.5°,倾角为77.9°,震源深度6 km.所得正断层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可能与板块的拆离(break-off)作用引发的在台湾造山带局部存在伸张作用力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103 / 11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 [J].
丁巍伟 ;
杨树锋 ;
陈汉林 ;
程晓敢 ;
吴能友 .
地质科学, 2006, (02) :195-201
[2]   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J].
李娟 ;
王卫民 ;
赵连锋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843-850
[3]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MS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J].
王卫民 ;
李丽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343-351
[4]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远景 [J].
张光学 ;
黄永样 ;
祝有海 ;
吴必豪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1) :75-81
[5]   台湾南部恒春海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属性 [J].
王平 ;
夏戡原 ;
黄慈流 .
热带海洋, 2000, (03) :33-39
[6]   时间域内有限地震断层的反演问题 [J].
姚振兴 ;
纪晨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5) :691-701
[7]   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方法 [J].
姚振兴 ;
郑天愉 ;
曹柏如 ;
王凯 .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1, (04) :6-36
[8]   台湾地区板块的相互作用及应力状态 [J].
臧绍先 ;
周燕华 ;
雷卡侠 .
中国地震, 1989, (02) :73-81
[9]  
How was Taiwan created?[J] . Jean-Claude Sibuet,Shu-Kun Hsu.Tectonophysics . 2004 (1)
[10]  
Strike-slip faults offshore southern Taiwan: implications for the oblique arc-continent collision processes[J] . Shi-Chie Fuh,Char-Shine Liu,Neil Lundberg,Donald L. Reed.Tectonophysics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