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

被引:19
作者
费琪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卫星重力异常; 深部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卫星重力图来了解汶川地震的深部构造的特征。2-180低阶的卫星重力异常图可以反映场源深度为36km的密度分布特征;2-360高阶的卫星重力异常图可以反映场源深度为18km的深部构造特征。卫星重力异常显示了青藏高原板块深部的塑性物质向上流动。龙门山逆冲滑脱断裂带向四川盆地的逆冲推覆,由此引发了汶川地震。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全球强震的分布及其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 [J].
马利华 ;
韩延本 ;
尹志强 .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07, (04) :406-411
[2]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锦屏造山带的崛起——大型拆离断层和挤出机制 [J].
许志琴 ;
李化启 ;
侯立炜 ;
付小芳 ;
陈文 ;
曾令森 ;
蔡志慧 ;
陈方远 .
地质通报, 2007, (10) :1262-1276
[3]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J].
金文正 ;
汤良杰 ;
杨克明 ;
万桂梅 ;
吕志洲 ;
余一欣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72-1080
[4]   松潘—邵阳大地电磁剖面深、浅部典型构造的解释 [J].
王运生 ;
王绪本 ;
苟量 ;
贾进斗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 (02) :70-71+77
[5]   基于GPS技术的活动断裂监测——以鲜水河、龙门山断裂为例 [J].
唐文清 ;
刘宇平 ;
陈智梁 ;
张清志 ;
赵济湘 .
山地学报, 2007, (01) :103-107
[6]   松潘-阿坝地区深部电性特征 [J].
陈高 ;
吴健生 ;
于鹏 .
地球科学, 2006, (06) :857-860+878
[7]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 [J].
易桂喜 ;
闻学泽 ;
王思维 ;
龙锋 ;
范军 .
中国地震, 2006, (02) :117-125
[8]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 [J].
周荣军 ;
李勇 ;
Alexander L Densmore ;
Michael A Ellis ;
何玉林 ;
王凤林 ;
黎小刚 .
矿物岩石, 2006, (02) :40-51
[9]   论龙门山飞来峰群 [J].
韩建辉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1) :55-59
[10]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地貌标志 [J].
李勇 ;
周荣军 ;
A L Densmore ;
M A Ellis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