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基于SEBS模型的藏北那曲蒸散量研究
被引:8
作者:

拉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除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德吉央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机构:
[1]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SEBS;
蒸散量;
MODIS;
那曲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0706 ;
070601 ;
摘要:
SEBS模型为研究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蒸散量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高原气象台站稀少地区蒸散量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应用SEBS模型,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所需的地表物理参数(如反照率、比辐射率、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等),再结合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对藏北那曲地表能量通量和蒸散量进行估算;最后分析了蒸散量与气象因子、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藏北那曲蒸散量呈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变化趋势,蒸散量较大区域为研究区南部、东北部和区域内的水体;中部和西北部地区蒸散量较小。气温和地表温度对蒸散量的影响较明显,随着气温和地表温度的升高蒸散量不断增大,NDVI对蒸散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SEBS模型在估算高原地区蒸散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以满足区域日蒸散发估算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919 / 9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台湾地区蒸散发的遥感估算与时空分析
[J].
占车生
;
李玲
;
王会肖
;
赵洁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 26 (04)
:405-412

占车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利用ASTER数据估算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地表特征参数
[J].
马伟强
;
马耀明
;
仲雷
;
除多
;
边巴次仁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351-1355

马伟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除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边巴次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3]
西藏那曲县NDVI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畜牧量相关分析
[J].
陈涛
;
边多
;
王彩云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 30 (03)
:62-65

陈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边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王彩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4]
长江源区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J].
裴超重
;
钱开铸
;
吕京京
;
辛元红
;
梁四海
;
万力
.
现代地质,
2010, 24 (02)
:362-36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辛元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梁四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万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5]
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
[J].
何慧根
;
胡泽勇
;
荀学义
;
孙俊
;
郝丽
;
徐丽娇
;
彭雯
.
高原气象 ,
2010, (01)
:10-16

何慧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重庆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胡泽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荀学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内蒙古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郝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徐丽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彭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6]
西藏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时空变异规律
[J].
杨永红
;
张展羽
;
阮新建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6)
:775-781

杨永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
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

张展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

阮新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藏农牧学院
[7]
基于SEBS模型的黑河流域蒸散发
[J].
杨永民
;
冯兆东
;
周剑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1-6

杨永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珠峰复杂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卫星遥感
[J].
马耀明
;
王永杰
;
马伟强
;
仲雷
;
苏中波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31-123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永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马伟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中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arth Observation,Enschede,the Netherlands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9]
近40年那曲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J].
毛飞
;
卢志光
;
张佳华
;
郑凌云
.
高原气象,
2007, (04)
:708-715

毛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卢志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张佳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郑凌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10]
SEBS模型在黄淮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估算中的应用
[J].
何延波
;
王石立
.
高原气象,
2006, (06)
:1092-1100

何延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王石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