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黄红梅
陈洪
机构
[1] 东南大学医学院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发病机制; 文献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1 [食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见类型。NERD的发病机制复杂,近来研究较多的有食管高敏感性、食管防御机制增强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症状问卷和PPI试验在NERD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内镜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及应用前景;治疗目前以药物为主,促动力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in Asia[J]. Toru Hiyama,Masaharu Yoshihara,Shinji Tanaka,Ken Haruma,Kazuaki Chayama.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8(20)
[2]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 [J].
袁耀宗 .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10) :689-690
[3]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 [J].
林三仁 ;
许国铭 ;
胡品津 ;
周丽雅 ;
陈旻湖 ;
柯美云 ;
袁耀宗 ;
房殿春 ;
萧树东 .
胃肠病学, 2007, (04) :233-239
[4]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连接部屏障功能的探讨 [J].
丁召路 ;
王智凤 ;
李鸿斌 ;
孙晓红 ;
许琳 ;
柯美云 .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34) :2382-2385
[5]   埃索美拉唑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抑郁或焦虑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J].
钟英强 ;
许哲 ;
郭佳念 .
中华消化杂志, 2006, (07) :444-447
[6]   高清晰放大内镜诊断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研究 [J].
薛艳 ;
周丽雅 ;
林三仁 ;
黄永辉 .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05) :389-392
[7]  
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石刚,吴硕东.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02)
[8]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研究 [J].
邹多武 ;
杨敏 ;
李兆申 ;
许国铭 ;
徐晓蓉 ;
屠振兴 ;
房殿春 ;
孙振兴 .
中华内科杂志, 2005, (09) :49-51
[9]   Effect of itopride, a new prokinetic, in patients with mild GERD: A pilot study [J].
Yong Sung Kim ;
Tae Hyeon Kim ;
Chang Soo Choi ;
Young Woo Shon ;
Sang Wook Kim ;
Geom Seog Seo ;
Yong Ho Nah ;
Myung Gyu Choi ;
Suck Chei Choi .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 (27) :4210-4214
[10]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J].
张珊珊 ;
王智峰 ;
刘玉兰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06) :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