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19
作者
任平 [1 ,2 ]
洪步庭 [1 ,2 ]
程武学 [1 ,2 ]
周介铭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森林生态系统; 稳定性评价; 空间分异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采用RS、GIS技术,通过建立"干扰—响应"(D-R)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开展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研究,并深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整体处于中等偏差的状态,稳定性一般、较差及极差区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的50.09%;其中,稳定性极差区占6.63%,较差区占19.29%,一般区占24.17%,良好区占26.29%,较好区占23.62%。②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为西北强东南弱的空间分布特征,稳定性与海拔呈近似正相关关系,稳定性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10°-25°坡度区间,25°以上坡度区域稳定性较好。本研究可为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17 / 10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基于水生态过程和水环境效应的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J].
郑李军 .
能源环境保护, 2012, 26 (03) :16-19
[2]   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栖境生态系统稳定性 [J].
周伟 ;
刘钊 ;
邓忠坚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1 (01) :61-66
[3]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 [J].
仇方道 ;
佟连军 ;
姜萌 .
地理研究, 2011, 30 (02) :243-255
[4]   基于动态因子的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J].
赵志轩 ;
金鑫 ;
王凌河 ;
张诚 ;
魏芳菲 ;
严登华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1 (04) :22-26
[5]   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综述 [J].
林考焕 ;
叶功富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 30 (05) :88-94
[6]   随机干扰下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转换 [J].
冯剑丰 ;
谭建国 ;
陈威 ;
王洪礼 .
海洋技术, 2010, 29 (02) :72-75
[7]   天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病虫害干扰——调控与被调控 [J].
梁军 ;
孙志强 ;
乔杰 ;
张星耀 .
生态学报, 2010, 30 (09) :2454-2464
[8]   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 [J].
傅伯杰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383-396
[9]   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进展 [J].
李小方 ;
邓欢 ;
黄益宗 ;
王新军 ;
朱永官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712-6722
[10]   河西走廊瓜州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风险防御对策 [J].
张平 ;
刘普幸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6) :7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