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田勘探领域与前景

被引:18
作者
魏国齐 [1 ]
张春林 [1 ,2 ]
张福东 [1 ]
李剑 [1 ]
李君 [1 ]
刘锐娥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不详
关键词
中国; 大气田; 资源量; 分布规律; 气源基础; 勘探领域; 前景; 烃源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0—2010年,中国共发现大型气田19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5.98×1012 m3,开展大气田勘探领域的研究,对于解决储量接替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大气田形成的气源基础,认为中国天然气资源量大(70.44×1012 m3),分布相对集中于松辽、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等7个含油气盆地,层系上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总结了大气田的分布规律:①中国陆上沉积盆地多具有旋回叠加地质结构特征,古生界与中生界过渡时期的区域海陆沉积旋回形成间互分布的广覆式煤层、砂岩和泥岩,垂向上控制着大气田的分布层位;②烃源岩是大气田形成与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生气强度大于10×108 m3/km2的稳定沉积、高效聚集区也能形成大气田;③区域盖层严格控制着大气田的分布。依据天然气的资源潜力、大气田的分布规律和各盆地的天然气勘探现状,认为未来大气田主要有5个勘探领域:致密砂岩领域、礁滩和岩溶领域、火山岩领域、内陆板块活动边缘快速沉积盆地领域和煤层气—页岩气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徐家围子断陷油气运移体系及成藏模式分析 [J].
郭峰 ;
朱映康 ;
夏斌 ;
胡杨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5) :10-16
[2]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J].
赵靖舟 ;
付金华 ;
姚泾利 ;
刘新社 ;
王宏娥 ;
曹青 ;
王晓梅 ;
马艳萍 ;
凡元芳 .
石油学报, 2012, 33(S1) (S1) :37-52
[3]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J].
李建忠 ;
郭彬程 ;
郑民 ;
杨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 (04) :607-615
[4]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碳酸盐岩大气田类型及其成藏规律 [J].
张奇 ;
文龙 ;
徐亮 ;
夏茂龙 ;
陈盛吉 ;
邓思思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1) :33-38+120
[5]   四川盆地台缘带礁滩大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 [J].
邹才能 ;
徐春春 ;
汪泽成 ;
胡素云 ;
杨光 ;
李军 ;
杨雨 ;
杨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641-651
[6]   普光气田与元坝气田礁滩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 [J].
胡东风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0) :17-21+114
[7]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类型再认识及其意义 [J].
邬光辉 ;
朱海燕 ;
张立平 ;
王春和 ;
周波 ;
高力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7) :5-10+101
[8]   中国煤层气赋存特点与勘探方向 [J].
翟光明 ;
何文渊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1) :1-3+113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多藏大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及气藏性质的嬗变 [J].
胡朝元 ;
钱凯 ;
王秀芹 ;
施振生 ;
张光武 ;
许惠忠 .
石油学报, 2010, 31 (06) :879-884
[10]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J].
何登发 ;
李德生 ;
童晓光 .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69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