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5
作者:

李觅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长沙·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长沙·
来源:
关键词:
茶黄素;
酶促氧化;
形成机理;
应用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正>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双液相系统酶化学技术制取茶色素[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 (05) : 49 - 52萧伟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钟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胡耀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萧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 [2]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茶黄素[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0, (04) : 30 - 35江和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食品加工室!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杜琪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食品加工室!北京
- [3]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 47 - 49夏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浙江大学茶学系童启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浙江大学茶学系萧伟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浙江大学茶学系
- [4] 红茶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J]. 茶叶科学, 1999, (02) : 139 - 144夏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合肥
- [5]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J]. 茶叶科学, 1999, (02) : 145 - 149萧伟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宛晓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胡耀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钟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萧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 [6]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优化模型[J]. 茶叶科学, 1999, (01) : 55 - 6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丽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 [7] 茶色素的药理及其应用[J]. 中国茶叶, 1997, (05) : 36 - 37杜琪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和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 [8] 膜技术与相关海洋产业附视频[J]. 海洋通报, 1997, (04) : 44 - 51高从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杭州
- [9]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 1992, (01) : 49 - 54萧伟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学院李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学院萧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学院
- [10] 黑茶初制中主要酶类的变化[J]. 茶叶科学, 1991, (S1) : 17 - 22刘仲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学院黄建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学院施兆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