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调控
被引:1
作者:
王洪义
[1
]
王智慧
[1
]
崔战利
[2
]
机构: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技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生物质;
根瘤菌;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微生物;
大豆;
双共生系统;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入生物质对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生物质设置秸秆、土豆皮、食用菌废弃料、大豆浸出液4个处理。分别在植株生长第4片复叶展开(V5)、结荚始期(R3)和鼓粒盛期(R6)取样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外施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且生物质对大豆菌根形成的促进作用较对根瘤形成的促进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在4种生物质中,秸秆处理表现效果最佳,不仅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有增效作用,同时对大豆产量有协同促进作用。在R6期大豆有效根瘤数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38.46%、26.28%、131.99%,产量较对照增加69.78%,且秸秆容易获得,施用方便,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的生物质。大豆浸出液处理对大豆双共生系统促进显著,在R6期有效根瘤数量较对照增加89.74%,同时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较对照增加31.23%,但由于此处理播种前采用浸种方式,对大豆子叶造成较大损伤,使保苗率严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相对较低。食用菌废弃料和土豆皮处理在3个生育时期对大豆双共生系统的作用不尽一致,但R6期2个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土壤中真菌数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
引用
收藏
页码:652 / 65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