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携带权的发展困境及本土化研究

被引:23
作者
化国宇
杨晨书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据可携带权; 个人数据保护;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本土化;
D O I
10.19764/j.cnki.tsgjs.20202004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数据可携带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在我国尚未引起广泛的讨论。研究数据可携带权对我国个人数据保护体系的建构、国内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都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然而仔细审视这一新兴权利,其仍存在权利属性建构的缺陷、价值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对他人权益的限制存在过当性以及技术上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我国确立数据可携带权不能生搬硬套欧盟模式,而是应在对我国数据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对数据可携带权进行本土化调适。应明确数据可携带权的权利属性、确立数据可携带权的主要价值取向、平衡数据可携带权与他人合法权益的关系以及分层次、分步骤建立可操作性标准等,构建精细而有限度的数据可携带权。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欧美国家用户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法理逻辑差异 [J].
魏思婧 ;
毛宁 .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 (02) :77-82
[2]   论数据携带权的属性、影响与中国应用 [J].
丁晓东 .
法商研究, 2020, 37 (01) :73-86
[3]   数据可携权的欧美法律实践及本土化制度设计 [J].
付新华 .
河北法学, 2019, 37 (08) :157-168
[4]   数据可携权之审视 [J].
谢琳 ;
曾俊森 .
电子知识产权, 2019, (01) :28-39
[6]   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 [J].
叶名怡 .
清华法学, 2018, 12 (05) :143-158
[10]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