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社会转型理论探析

被引:25
作者
梁玉成
政光景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算法社会; 数字社会; 算法社会转型; 二重存在性; 社会反身性; 算法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01.6 [算法理论];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1202 ; 030301 ; 1204 ;
摘要
算法社会转型是当前和将来社会要面对的一个较为长期的转型过程。算法社会转型不是单一技术领域的转型,它包括了数字化程度的转型、人类与技术关系的转型、人与社会的"二重存在性"特征转型、社会规则运作方式转型和社会博弈方式转型五大方面。数字化程度转型代表了数字化程度从网络社会的单一的信息的数字化向算法社会的人和社会的全面的数字化转变。人类与技术的关系转型代表了由前算法社会的人类控制技术向算法社会的算法技术控制人类的转型。人与社会的"二重存在性"特征转型代表了从传统社会的社会与个体关系,转变为算法社会的真实社会、数字社会、真实个体、数字个体的四重关系,社会的反身性不断增强。社会规则运作方式转型代表了从传统社会的传统规则主导社会运行,转变为算法社会的算法主导社会运行。算法主要从识别、分类、控制与处理三方面控制社会规则运行。社会博弈方式转型代表了从传统社会组织和个体依据传统规则进行博弈,转变为算法社会通过算法对抗攻击防御技术进行算法博弈。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43+242 +242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72 条
[41]   中国互联网25年 [J].
方兴东 ;
陈帅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 41 (04) :1-10
[42]   异类还是共生:社交媒体中的社交机器人研究路径探讨 [J].
张洪忠 ;
段泽宁 ;
韩秀 .
新闻界, 2019, (02) :10-17
[43]   赛博人: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融合 [J].
孙玮 .
新闻记者, 2018, (06) :4-11
[44]   算法社会与人的秉性 [J].
於兴中 .
中国法律评论, 2018, (02) :57-65
[45]   “机器人水军”发展与影响评析 [J].
赵爽 ;
冯浩宸 .
中国信息安全, 2017, (11) :88-89
[46]   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 [J].
邱泽奇 ;
张樹沁 ;
刘世定 ;
许英康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10) :93-115+203
[47]   网络的社会风险放大效应研究——基于公共卫生事件 [J].
祝阳 ;
雷莹 .
现代情报, 2016, 36 (08) :14-20
[49]   社会学与博弈论相融合:社会博弈论 [J].
王水雄 .
学术研究, 2016, (02) :52-60+177
[50]   集体个体化 社交网络的未来 [J].
许煜 ;
哈利·哈尔平 ;
卢睿洋 .
新美术, 2015, 36 (06) :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