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社会转型理论探析

被引:25
作者
梁玉成
政光景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算法社会; 数字社会; 算法社会转型; 二重存在性; 社会反身性; 算法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01.6 [算法理论];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1202 ; 030301 ; 1204 ;
摘要
算法社会转型是当前和将来社会要面对的一个较为长期的转型过程。算法社会转型不是单一技术领域的转型,它包括了数字化程度的转型、人类与技术关系的转型、人与社会的"二重存在性"特征转型、社会规则运作方式转型和社会博弈方式转型五大方面。数字化程度转型代表了数字化程度从网络社会的单一的信息的数字化向算法社会的人和社会的全面的数字化转变。人类与技术的关系转型代表了由前算法社会的人类控制技术向算法社会的算法技术控制人类的转型。人与社会的"二重存在性"特征转型代表了从传统社会的社会与个体关系,转变为算法社会的真实社会、数字社会、真实个体、数字个体的四重关系,社会的反身性不断增强。社会规则运作方式转型代表了从传统社会的传统规则主导社会运行,转变为算法社会的算法主导社会运行。算法主要从识别、分类、控制与处理三方面控制社会规则运行。社会博弈方式转型代表了从传统社会组织和个体依据传统规则进行博弈,转变为算法社会通过算法对抗攻击防御技术进行算法博弈。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43+242 +242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72 条
[51]   “信息人”:一种新物种的起源 [J].
王诚德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09) :89-92+70
[52]   论“信息人”与创新教育 [J].
黄正泉 .
大学教育科学, 2010, (06) :15-20
[53]   风险的社会建构:过程机制与放大效应 [J].
刘岩 .
天津社会科学, 2010, (05) :74-76
[54]   哈拉维“赛博人”理论的新视野 [J].
刘介民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4) :75-80
[55]   “信息人假说”的当代建构 [J].
余潇枫 ;
张彦 .
学术月刊, 2007, (02) :17-23
[56]   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 [J].
杨庆峰 ;
赵卫国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04) :55-57+80
[57]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 [J].
陈志刚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02) :28-30+60
[58]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 [J].
祖朝志 .
社会科学辑刊, 1997, (05) :31-36
[59]   打破技术治理悖论——从“默顿系统”迈向“牛顿系统”的技术治理转型 [J].
梁玉成 ;
政光景 .
社会发展研究, 2020, 7 (01) :4-22+242
[60]   Modelling opinion dynamics in the age of algorithmic personalisation [J].
Perra, Nicola ;
Rocha, Luis E. C. .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