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水稻分蘖及穗重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王建林
徐正进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辽宁沈阳
[3] 辽宁沈阳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插秧量; 行距配置; 杂交稻; 常规稻; 分蘖; 穗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分蘖及穗重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同插秧量对水稻茎蘖消长规律存在明显影响 ,插单苗的在整个分蘖过程中茎蘖量比插3苗的少 ,最终的成穗数明显要少。其茎蘖消长规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辽粳326和优418最高分蘖量和最终有效穗数高于辽优3225,而辽优3225分蘖力较低 ,则是由于该品种分蘖峰值提前 ,分蘖两极分化早所致。各种处理成穗率相近 ,但在不同蘖位的成穗机制上存在差异 ,插3苗的成穗蘖位较为集中 ,而插单苗的成穗蘖位分布分散 ,并造成插3苗的穗重分布比插单苗的分散。杂交稻的穗重变异性大 ,分布较常规稻分散 ,具有产生大穗的潜力 ,而插单苗更利于杂交稻大穗潜力的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稻群体结构与生产性能. 夏仲炎,江文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2]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J].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龙步 ;
杨守仁 ;
韩显杰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5-9
[4]   杂交水稻不同时期分蘖成穗率与群体穗型质量和产量的关系 [J].
秦德荣 ;
王沐清 ;
庄文准 ;
宋胜书 ;
宋剑 ;
潘启民 ;
王龙 ;
张金龙 .
杂交水稻, 1994, (02) :15-17+21
[5]   水稻成穗率与群体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凌启鸿 ;
苏祖芳 ;
张海泉 .
作物学报, 1995, (04) :463-469
[6]   论早稻稀少平高产栽培法 [J].
蒋彭炎 ;
姚长溪 ;
任正龙 ;
冯来定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2) :25-36
[7]   水稻壮个体的增产机理及其讨论 [J].
夏仲炎 ;
谢元璋 ;
刘勇 ;
李显明 .
中国稻米, 1997, (01) :33-35
[8]   从水稻稀少平栽培法的高产效应看栽培技术与株型的关系 [J].
蒋彭炎 ;
冯来定 ;
姚长溪 .
中国水稻科学, 1987, (02) :111-117
[9]   不同插秧量对东北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J].
王建林 ;
徐正进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365-368
[10]   中国水稻群体研究进展 [J].
张洪程 ;
王夫玉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1)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