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策略

被引:12
作者
叶美兰
武翠红
机构
[1] 南京邮电大学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人才培养; 逻辑理路; 立德树人; “一流多元”理念;
D O I
10.16697/j.1674-5485.2023.09.007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战略性教育目标,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流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根本职能和逻辑旨归。深入剖析“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科学构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双一流”所亟须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是:历史逻辑——践行好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理论逻辑——培养心怀“国之大者”一流人才的应然之意;实践逻辑——扎实走好一流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目前,我国“双一流”建设已从“统筹推进”阶段转向“深入推进”阶段。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直面现实挑战:在理论层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有待加快;在模式层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难点亟须破解;在保障层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能力仍需继续提高。为此,建议基于“一流多元”双向建构的理念,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维度夯实一流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构建更加多元的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供给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我国一流学科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生成 [J].
闫广芬 ;
杜剑涛 ;
贺文杰 .
现代教育管理 , 2023, (05) :1-13
[2]   “双一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逻辑依归、问题表征与应然路向 [J].
杨洪英 ;
陈国宝 ;
刘承军 ;
杜涛 .
现代教育管理 , 2023, (03) :47-57
[3]   普及化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背景与可行路径 [J].
刘宝存 ;
苟鸣瀚 .
现代教育管理 , 2023, (01) :1-11
[4]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J].
吴岩 .
中国高教研究, 2022, (11) :21-29
[5]   国际共识 中国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J].
吴岩 .
中国高教研究, 2022, (08) :7-10+23
[6]   习近平总书记“双一流”建设思想研究 [J].
周光礼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 43 (03) :15-22
[7]   首轮“双一流”建设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J].
李人杰 ;
王燕 ;
段从宇 .
教育与经济, 2022, 38 (03) :17-24
[8]   世界一流大学的生成本质、生成起点及生成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成论的分析 [J].
林杰 ;
琚琼 .
现代教育管理 , 2022, (01) :14-21
[9]   高质量发展视阈下“一流多元”江苏高等教育的内涵、目标与实施路径 [J].
叶美兰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 (03) :1-9
[10]   区域背景如何影响大学生发展——基于CCSS调查的大学生发展指数GTWR模型分析 [J].
杨立军 ;
徐隽 .
高等教育研究 , 2021, (02) :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