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围岩变形与破坏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49
作者
张平松 [1 ,2 ]
许时昂 [2 ]
郭立全 [2 ]
吴荣新 [2 ]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采场围岩; 围岩变形; 围岩破坏; 监测技术;
D O I
10.13199/j.cnki.cst.2020.03.002
中图分类号
TD76 [矿山安全监测系统];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0819 ;
摘要
深部煤炭资源开发面临更多复杂、多变、高难的开采地质问题,采场围岩形态结构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开展采场围岩变形与破坏测是判别矿井隐蔽致灾地质问题的重要技术保障。在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近20余年时间里,围岩体形变监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于矿山采场围岩体变形与破坏的影响因素,按照监测形式对监测技术进行了划分,归纳了当前用于矿山采场围岩变形与破坏监测的钻孔测试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光纤监测技术及其他测量技术及其特点,结合煤层顶底板、巷道两帮空间监测的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不同监测技术的主要进展、优缺点以及适用性,讨论了探测技术的革新趋势和未来矿井安全生产中采场围岩变形与破坏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认识到现有监测技术虽然已取得显著的监测效果,但是仍不能够满足矿井现代化、智能化生产需要。对于监测技术的进步而言,既需要技术装备的不断优化,更是要跨学科、跨专业科学技术理论的完善与更新。在当前地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创新基础上,今后采场围岩变形与破坏的监测技术必然向多元化、多参数、智慧化、全程监控的方向发展,监测方式也将不断地向可视化、动态化的监测预警模式过渡,融合监测技术发挥多参数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48
页数:35
相关论文
共 144 条
[1]   深厚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特征的光纤监测研究 [J].
张平松 ;
翟恩发 ;
程爱民 ;
许时昂 ;
孙斌杨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9, 15 (04) :1197-1203+1211
[2]   煤炭精准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J].
袁亮 ;
张平松 .
煤炭学报, 2019, 44 (08) :2277-2284
[3]   巷道断面空间岩层变形与破坏演化特征光纤监测研究 [J].
张平松 ;
张丹 ;
孙斌杨 ;
施斌 ;
许时昂 .
工程地质学报, 2019, 27 (02) :260-266
[4]   采动条件下断层构造的变形特征实测与分析 [J].
张平松 ;
鲁海峰 ;
韩必武 ;
孙斌杨 ;
李圣林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9, 36 (02) :351-356
[5]   2013—2017年全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 [J].
蒋星星 ;
李春香 .
煤炭工程, 2019, 51 (01) :101-105
[6]   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王双明 ;
段中会 ;
马丽 ;
张育平 .
煤炭科学技术, 2019, 47 (02) :1-6
[7]   采场覆岩空间破裂与采动应力场分布关联性研究 [J].
韩刚 ;
李旭东 ;
曲晓成 ;
朱磊 ;
刘立新 .
煤炭科学技术, 2019, 47 (02) :53-58
[8]   基于时移高密度电法的覆岩精细探测方法研究 [J].
李飞 ;
程久龙 ;
陈绍杰 ;
康庆涛 ;
李改革 ;
刘德民 .
矿业科学学报, 2019, (01) :1-7
[9]   浅埋采空区瞬变电磁法响应特征试验研究 [J].
牟义 .
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 (10) :203-208
[10]   综放采场重复采动覆岩运移原位监测与分析 [J].
袁瑞甫 ;
杜锋 ;
宋常胜 ;
宋桂军 ;
乔卿付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 35 (04) :717-72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