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23
作者
周璟 [1 ]
张旭东 [1 ]
周金星 [1 ]
何丹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D O I
10.13348/j.cnki.sjlyyj.2009.02.003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总结植被与土壤互动效应并概述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常用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指标及目前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走向。在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土壤质量从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辅以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反映土壤质量综合效应,是今后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的主要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1]  
植被生态学[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宋永昌著, 2001
[12]  
Litter production and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exclosures of the Tigray highlands, Ethiopia[J] . Katrien Descheemaeker,Bart Muys,Jan Nyssen,Jean Poesen,Dirk Raes,Mitiku Haile,Jozef Decker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6 (1)
[13]  
Natural revegetation of indigenous roadside vegetation by propagules from topsoil[J] . Astrid Brekke Skrindo,Per Anker Pedersen.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 2004 (1)
[14]  
Fate of 15 N-nitrate in unplanted, planted and harvested riparian wetland soil microcosms[J] . F.E Matheson,M.L Nguyen,A.B Cooper,T.P Burt,D.C Bull.Ecological Engineering . 2002 (4)
[15]  
Soil organic matter,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a tropical agroforestry system[J] . K. Chander,S. Goyal,D. P. Nandal,K. K. Kapoor.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1998 (2)
[16]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与演变 [J].
黄懿梅 ;
安韶山 ;
曲东 ;
赵伟峰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1) :152-155
[17]   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研究(英文) [J].
罗辉 ;
王克勤 .
生态学报, 2006, (08) :2432-2442
[18]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J].
赵世伟 ;
苏静 ;
吴金水 ;
杨永辉 ;
刘娜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14-117
[19]   我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研究的进展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刘国华 ;
马克明 .
土壤通报, 2006, (01) :137-143
[20]   丘塘景观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J].
李明辉 ;
彭少麟 ;
申卫军 ;
林永标 ;
刘振乾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S1)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