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16
作者
张志 [1 ]
陈毓川 [2 ]
唐菊兴 [2 ]
何林 [3 ]
姚晓峰 [4 ]
杨毅 [1 ]
胡正华 [1 ]
王红星 [1 ]
宋俊龙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3] 西藏地质二队
[4]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地质学; 矿物学; 镁矽卡岩; 矽卡岩-斑岩; 嘎拉勒;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3.05.003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该带上新近发现的十分重要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以上规模。矿区内出露地层有白垩系朗久组及捷嘎组,并发育大量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灰白色花岗闪长岩与白云岩或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内。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港湾状及不规则状等产出;矽卡岩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蛇纹石、辉石、金云母、透闪石、绿帘石、水镁石等;靠近内接触带可见石榴子石;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辉钼矿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区内矽卡岩矿物中的橄榄石主要为镁橄榄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云母主要为金云母,由此构成的矽卡岩矿物组合为典型的镁质矽卡岩;与之伴生的钙质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矿区中的矽卡岩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其表现为从内接触带至外接触带经历了镁橄榄石-透辉石相至金云母-透闪石相的渐变过渡演化,表明矿区矽卡岩具有从高温至低温的矿物组合演化序列;与矽卡岩分带相伴随的矿化分带,表现为深部的铜(钼)矿化过渡到浅部的铜金矿化。矿区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在深部已发现少量斑岩型矿化,显示存在统一的矽卡岩-斑岩成矿系统的可能性,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915 / 93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新疆东天山黄山东岩体橄榄石成因意义探讨 [J].
邓宇峰 ;
宋谢炎 ;
周涛发 ;
袁峰 ;
陈列锰 ;
郑文勤 .
岩石学报, 2012, 28 (07) :2224-2234
[2]   新疆东天山镁铁-超镁铁岩体中橄榄石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以黄山东和图拉尔根为例 [J].
刘艳荣 ;
吕新彪 ;
梅微 ;
惠卫东 .
地球化学, 2012, 41 (01) :78-88
[3]   西藏嘎拉勒夕卡岩型金(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的LA-ICP-MS定年及意义 [J].
吕立娜 ;
崔玉斌 ;
宋亮 ;
赵元艺 ;
曲晓明 ;
王江朋 .
地学前缘, 2011, 18 (05) :224-242
[4]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王立全 ;
彭智敏 ;
张璋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261-1274
[5]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J].
杜德道 ;
曲晓明 ;
王根厚 ;
辛洪波 ;
刘治博 .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1993-2002
[6]   拉萨地块北部去申拉组火山岩: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的产物? [J].
康志强 ;
许继峰 ;
王保弟 ;
陈建林 .
岩石学报, 2010, 26 (10) :3106-3116
[7]   峨眉火成岩省内带岩浆硫化物含矿岩体橄榄石的成因意义 [J].
官建祥 ;
宋谢炎 ;
Leonid VDanyushevsky ;
陈列锰 ;
聂晓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2) :224-234
[8]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化学及南海的地幔潜在温度 [J].
鄢全树 ;
石学法 .
岩石学报, 2008, 24 (01) :176-184
[9]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高温高盐高氧化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 [J].
李光明 ;
李金祥 ;
秦克章 ;
张天平 ;
肖波 .
岩石学报, 2007, (05) :935-952
[10]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侧陆缘火山-岩浆弧带的厘定及其意义 [J].
廖六根 ;
曹圣华 ;
肖业斌 ;
欧阳克贵 ;
胡肇荣 ;
冯国胜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Z1) :16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