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导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37
作者
陈欢庆 [1 ,2 ]
朱筱敏 [1 ,2 ]
张琴 [1 ,2 ]
张喜林 [3 ]
张亚雄 [1 ,2 ]
李烨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成藏机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关键词
输导体系; 储集体; 不整合面; 断层封闭性;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9.02.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输导体系的分类,输导体系研究的特点等分析,详细介绍了目前输导体系的研究现状。把输导体系研究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从静态研究角度将输导体系细分为储集体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不整合面输导体系和复合型输导体系四种,指出输导体系具有独立性、动态性、两面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对目前输导体系的层序地层、沉积、成岩、盆地模拟、成藏动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实验模拟、地质建模等多种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输导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输导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69 / 2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阿克库勒凸起输导体系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效应 [J].
吕双兵 ;
高先志 ;
何万军 ;
沈楠 ;
牛新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4) :49-52+189
[2]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149+201
[3]   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杜春国 ;
郝芳 ;
邹华耀 ;
张树林 ;
付晓飞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1) :51-56
[4]   油藏地球化学原理及其在油气勘探与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J].
张枝焕 ;
杨永才 ;
李伟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4) :39-47
[5]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 [J].
高先志 ;
吕双兵 .
天然气工业, 2006, (10) :9-11+168
[6]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输导体系类型及油气成藏 [J].
尹微 ;
樊太亮 ;
曾清波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4) :340-344
[7]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 [J].
陈占坤 ;
吴亚生 ;
罗晓容 ;
陈瑞银 .
地质学报, 2006, (05) :718-723+785
[8]   渤海海域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J].
项华 ;
徐长贵 .
石油学报, 2006, (02) :11-15
[9]   我国典型天然气藏输导体系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J].
朱筱敏 ;
刘成林 ;
曾庆猛 ;
门相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24-729
[10]   油气成藏体系及油气输导子体系研究 [J].
梁书义 ;
刘克奇 ;
蔡忠贤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3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