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202
作者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
机构
[1]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
[2]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中国; 中学; 小学; 武术教育; 民族精神; 现状; 教学内容; 原则;
D O I
10.16469/j.css.2009.03.014
中图分类号
G852 [中国武术]; G633.96 [体育];
学科分类号
040304 ; 04 ; 0401 ;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2所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受其影响,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模糊,有42.6%和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学生的习武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75.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能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70.8%,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9.2%。各地普遍以《体育》(小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中学7~9年级)为首选教材,县级学校教材的选用相对杂乱。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对体育老师所教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稍高于不喜欢程度;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依次为套路、格斗和功法。研究认为,泛竞技武术的教育观念禁锢着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泛竞技武术的教学模式制约着武术个性的张扬,现有武术师资难以担当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武术教学内容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新时期武术教学内容应遵循传统与创新、简易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健身与技击、尚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层次分为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教学内容的类别有全国统一的示范内容、地方拳种特色内容和女生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构成包括徒手、器械和理论知识,徒手按照"打、踢、拿、靠、摔"的系列进行分类,器械以青少年喜爱、便于开展、安全性较高的短棍、两节棍、剑术和流传较广的武术器械内容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多元文化激荡中的教育变革 [J].
郑金洲 .
学术月刊, 2005, (10) :37-42+110
[3]   武术文化与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J].
邱丕相 .
体育科学, 2005, (02) :0-0
[4]   体育课程功能的历史演变 [J].
谭华 .
体育学刊, 2005, (01) :19-21
[5]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 [J].
栗胜夫 ;
寇建民 ;
姚伟华 .
体育科学, 2005, (01) :61-65
[6]   当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张建华 ;
高嵘 ;
毛振明 .
体育科学, 2004, (01) :50-52+55
[7]   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
裴娣娜 .
教育发展研究 , 2002, (04) :5-8
[8]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 陈琦.北京体育大学 2002
[9]  
江泽民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 2006
[10]  
新课标论丛[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