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毛乌素沙地的空间变化

被引:31
作者
徐志伟 [1 ]
鹿化煜 [1 ]
弋双文 [1 ]
周亚利 [2 ]
Joseph A Mason [3 ]
王晓勇 [1 ]
陈英勇 [1 ]
朱芳莹 [1 ]
张瀚之 [1 ]
翟秀敏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貌过程与环境实验室
[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风成沉积; 光释光测年; 地表过程;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沙漠/沙地边缘和内部的古风成沙层、砂质古土壤是重建晚第四纪以来地表变化的直接地质证据。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区的毛乌素沙地,其地表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对毛乌素沙地进行野外拉网式调查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沙地南部和东部的沙漠-黄土过渡带发现了大量的埋藏古风成沙丘沉积,指示了干冷期沙漠扩张的最南、东界限;沙地内部广泛发育的砂质古土壤则表明在气候相对暖湿期地表植被生长,土壤发育,沙丘基本被固定。对14个典型风成沙/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进行了光释光年代学样品的采集和测试,结合空间分析和他人研究结果,发现在末次盛冰期(约26~16ka),毛乌素沙地的流动沙丘向南、东扩张,扩张距离现代边界约30~50km,面积扩大至少约10000km2,占现代沙地面积的25%;在全新世大暖期(约9~5ka),毛乌索沙地大部分被固定,发育了较厚的砂质古土壤。研究结果揭示了毛乌素沙地的地表过程对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变化的直接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腾格里沙漠边缘表土磁学性质及其意义 [J].
李平原 ;
刘秀铭 ;
刘植 ;
吕镔 ;
郭雪莲 ;
赵国永 ;
马明明 ;
郭晖 ;
丰华 ;
陈渠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4) :771-776
[2]   光释光测年揭示浑善达克沙地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J].
张小艳 ;
周亚利 ;
庞奖励 ;
鹿化煜 ;
黄春长 ;
周亮 ;
顾洪亮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3) :535-546
[3]  
Ge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source region of Asian dust[J]. CHEN Jun & LI GaoJun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9)
[4]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全新世剖面光释光年代及古气候意义 [J].
马冀 ;
岳乐平 ;
杨利荣 ;
孙蕗 ;
徐永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120-129
[5]   中国北方沙漠-黄土体系的沉积和侵蚀过程与未来趋向探析 [J].
鹿化煜 ;
李郎平 ;
弋双文 ;
王先彦 ;
Joseph AMason .
地学前缘, 2010, 17 (05) :336-344
[6]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 [J].
庞有智 ;
张虎才 ;
常凤琴 ;
雷国良 ;
李春海 ;
蒲阳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1) :69-79
[7]   石英光释光测年揭示的晚第四纪毛乌素沙地演化 [J].
何忠 ;
周杰 ;
赖忠平 ;
杨林海 ;
隆浩 ;
梁剑鸣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4) :744-754
[8]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3地层段腹足类动物化石种类及气候环境 [J].
李保生 ;
陈德牛 ;
David DZhang ;
温小浩 ;
邱世藩 ;
欧先交 ;
杜恕环 ;
牛东风 ;
杨艺 ;
叶建萍 ;
郭云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2) :1625-1633
[9]   沙漠边缘厚层黄土上部光释光测年的初步研究 [J].
覃金堂 ;
周力平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546-552
[10]   中国北方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沙漠与黄土记录——以光释光年代为基础的直接对比 [J].
鹿化煜 ;
周亚利 ;
JMason ;
TStevens ;
弋双文 ;
JSwinehart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88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