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

被引:69
作者
张克信 [1 ,2 ]
王国灿 [2 ,3 ]
洪汉烈 [1 ,2 ]
徐亚东 [1 ,2 ]
王岸 [2 ,3 ]
曹凯 [2 ,3 ]
骆满生 [1 ]
季军良 [1 ,2 ]
肖国桥 [1 ,2 ]
林晓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过程; 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新生代(界)];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04 ;
摘要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倍受世界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青藏高原成为统一整体(印度-欧亚碰撞)的时限、隆升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机制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存在70Ma、65Ma、55Ma、50Ma、45Ma和40~34Ma等多种观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不是在某个时间点完成的,其碰撞持续时间约10~15Ma。碰撞方式存在由西向东迁移、由东向西迁移等多种观点。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流行的有3阶段、4阶段和5阶段强隆升过程。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可归纳为约3.6Ma以来、13~8Ma、26~20Ma、40~35Ma和55~45Ma 5类观点。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模型存在较大分歧,流行的模式可分为碰撞、俯冲、挤出和拆沉-板片断离4类。青藏高原多阶段隆升及构造-岩浆演化造就了高原复杂多样的大陆成矿作用。高原隆升与环境和气候演变具耦合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15 条
[1]   青藏高原中东部古近纪盆地封闭的构造-沉积-岩浆活动和古气候响应 [J].
周江羽 ;
王江海 ;
BKHORTON ;
MSSPURLIN .
地质学报, 2011, 85 (02) :172-178
[2]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嵇少丞 ;
张泽明 ;
刘焰 .
地质学报, 2011, 85 (01) :1-33
[3]  
Spatio-temporal framework of tectonic uplift stag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Cenozoic[J]. WANG GuoCan1,2, CAO Kai2, ZHANG KeXin1,2, WANG An1,2, LIU Chao3, MENG YanNing2 & XU YaDo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2 Fa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3 The Bureau of Non-ferrous Geology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13, 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
[4]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J].
张克信 ;
王国灿 ;
骆满生 ;
季军良 ;
徐亚东 ;
陈锐明 ;
陈奋宁 ;
宋博文 ;
梁银平 ;
张楗钰 ;
杨永锋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697-712
[5]   从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时空差异性看青藏高原的扩展与高原形成过程 [J].
王国灿 ;
张克信 ;
曹凯 ;
王岸 ;
徐亚东 ;
孟艳宁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713-727
[6]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气候环境演化的粘土矿物学特征 [J].
洪汉烈 ;
王朝文 ;
徐耀明 ;
张克信 ;
殷科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728-736
[7]   东昆仑造山带新生代早期构造事件的碎屑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 [J].
王岸 ;
王国灿 ;
张克信 ;
Garver IJohn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737-746
[8]   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J].
邱海鸥 ;
孙文 ;
汤志勇 ;
张克信 ;
宋虎跃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789-802
[9]   西藏南部吉隆盆地中新世-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带及其地质意义 [J].
徐亚东 ;
张克信 ;
王国灿 ;
向树元 ;
江尚松 ;
陈奋宁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759-773
[10]   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沃马组介形虫动物群 [J].
陈奋宁 ;
徐亚东 ;
江尚松 ;
周修高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82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