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控股股东性质与信贷契约选择

被引:17
作者
杨慧辉 [1 ]
汪建新 [2 ]
郑月 [1 ]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所有权结构; 终极控股股东; 现金流权—控制权; 信贷契约;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8.01.006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2 ; 120202 ; 020204 ;
摘要
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容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股权激励的行为引导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以2009-2015年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调节作用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信贷契约选择的不同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激励容易诱发管理层对信贷资金(特别是长期信贷资金)的偏好,而政府干预所形成的预算软约束使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利率进行自我保护。第二,非国有控股股东对股权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与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密切相关。当两权匹配时,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代理问题,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升,从而公司可获得宽松的信贷契约;而当两权分离时,股权激励容易产生合谋效应,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降低,进而提出更加严苛的信贷契约条件。文章拓展了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不作为”或“急于表现”:企业投资中的政治动机 [J].
金宇超 ;
靳庆鲁 ;
宣扬 .
经济研究, 2016, 51 (10) :126-139
[2]   控股股东动机、股权激励与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 [J].
杨慧辉 ;
奚玉芹 ;
闫宇坤 .
软科学, 2016, 30 (08) :92-96
[3]   谁更过度负债:国有还是非国有企业? [J].
陆正飞 ;
何捷 ;
窦欢 .
经济研究, 2015, 50 (12) :54-67
[4]   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债务融资与资金侵占——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 [J].
冉茂盛 ;
李文洲 .
管理评论, 2015, 27 (06) :197-208
[5]   金字塔层级、长期贷款配置与长期贷款使用效率——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曹春方 ;
许楠 ;
逯东 ;
唐松莲 .
南开管理评论, 2015, 18 (02) :115-125
[6]   外部治理环境、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J].
李延喜 ;
曾伟强 ;
马壮 ;
陈克兢 .
南开管理评论, 2015, 18 (01) :25-36
[7]   终极控制人代理、两权分离模式与控制权私利 [J].
刘星 ;
付强 ;
郝颖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 35 (01) :75-85
[8]   高管股权激励与银行信贷决策——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胡国强 ;
盖地 .
会计研究, 2014, (04) :58-65+96
[9]   国企过度投资溯因:政府干预抑或管理层自利? [J].
白俊 ;
连立帅 .
会计研究, 2014, (02) :41-48+95
[10]   终极控制股东、法律环境与融资结构选择 [J].
肖作平 ;
廖理 .
管理科学学报, 2012, (09) :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