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62
作者:
冯禹
[1
]
崔宁博
[1
,2
]
魏新平
[1
]
赵璐
[1
]
王君勤
[3
]
机构:
[1] 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蒸散;
农作物;
水分管理;
川中丘陵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
成因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为深入认识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变化特征,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川中丘陵区13个气象站点近52 a(1961-2012年)的逐日ET0,利用GIS克里金插值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川中丘陵区ET0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通径分析原理的指标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52 a来川中丘陵区ET0年际间整体下降明显,ET0年内变化呈单峰曲线,主要集中在每年3-10月,占全年ET0的85.82%;ET0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自东北、东南向中部递减趋势;在指标敏感性分析中,分别去掉日照时数(n)、风速(u2)、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温度(T)后,剩余3个气象因子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E)由0.89分别降为0.596、0.81、0.84和0.88,表明ET0对n最为敏感,其次为u2、RH和T。因此,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引起川中丘陵区ET0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相对湿度次之,温度对ET0的影响最小。当使用各季度平均温度代替逐日温度计算ET0时,各季度估算结果同实际计算结果间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93、0.97、0.96和0.94,表明估算精度较高,因此在资料缺乏情况下可以使用各季度平均温度替代温度计算ET0。该研究可为川中丘陵区的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339
+339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