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来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25
作者
邹翀
尤梦圆
刘金勇
王文翔
何东平
机构
[1]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食用油; 邻苯二甲酸酯; 来源; 预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21 [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日常饮食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食用植物油也可能是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污染的食品之一。通过对88批次小包装成品油样及6个加工环节样品进行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对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调查,根据检测结果,从食用油的原料、包装材料和食用油加工环节等方面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预防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食用油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111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M].何东平; 闫子鹏;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塑化剂与粮油制品的安全 [J].
王瑞元 ;
金青哲 ;
安骏 .
中国油脂, 2013, 38 (04) :1-4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总量 [J].
张明明 ;
孙远明 ;
杨艺超 ;
方敏婷 ;
柳春红 .
中国油脂, 2012, 37 (07) :46-50
[4]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J].
王力清 ;
黄翠莉 ;
陈洪涛 ;
梁德沛 ;
刘立萍 ;
廖继承 ;
陈晓鹏 ;
綦艳 .
中国油脂, 2012, 37 (06) :43-46
[5]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污染及暴露评估现状 [J].
柳春红 ;
孙远明 ;
杨艺超 ;
梁添 .
现代食品科技, 2012, 28 (03) :339-341+338
[6]   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环保代用品的开发(续) [J].
陈荣圻 .
染料与染色, 2011, 48 (06) :39-44
[7]   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含量 [J].
李仁伟 ;
程明川 ;
李想 ;
瞿进 ;
钟红霞 ;
严峻 ;
董丽 ;
唐诗 .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 (12) :484-485+488
[8]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天然存在及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J].
孙宝国 ;
孙金沅 .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11 (08) :1-8
[9]  
浅谈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危害与测定方法.[J].崔虹;王雪平;.华章.2011, 25
[10]   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毒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J].
王民生 .
江苏预防医学, 2011, 22 (04)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