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构造研究及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刍议

被引:36
作者
王涛 [1 ]
王晓霞 [2 ]
郑亚东 [3 ]
洪大卫 [1 ]
王新社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不详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5]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 不详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岩浆侵位; 变形标志体; 定年标志体; 区域构造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花岗岩可以视为一种很好的构造标志体,犹如褶皱、断裂一样。从花岗岩浆的形成、融体分离、岩浆上升到岩体定位以及变形改造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研究花岗岩浆上升、迁移和定位可以探讨构造块体抬升及区域构造动力学。岩体生长方式与构造块体的运动学、动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极性生长揭示了上、下构造块体或岩石圈之间的相对的近水平方向剪切运移。变形花岗岩体是一种区域尺度的应变标志体,可以进行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流变学参数估算,为分析区域构造变形特征提供应变参数。以对不同期次、不同变形程度花岗岩体为间接标志体,通过锆石定年可以限定变形的时间,特别是有可能确定早期变形的时间。岩体定位深度的系统研究有利于了解构造块体的抬升和深部构造作用。花岗岩构造与花岗岩成因类型特别是其演变研究的结合是判别构造块体动力学背景以及其转换的有效途径。通过这几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有机结合,可以提供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是否可能发展成较系统的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值得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13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秦岭造山带核部新元古代碰撞变形及其时代——强变形同碰撞花岗岩与弱变形脉体锆石SHRIMP年龄限定 [J].
王涛 ;
张宗清 ;
王晓霞 ;
王彦斌 ;
张成立 .
地质学报, 2005, (02) :220-231+292
[2]   北秦岭新元古代北北西向碰撞造山带存在的可能性及两侧陆块的汇聚与裂解 [J].
王涛 ;
张国伟 ;
裴先治 ;
张成立 ;
李伍平 .
地质通报, 2002, (Z2) :516-522
[3]   变质核杂岩的定义、类型及构造背景 [J].
G.A.Davis ;
郑亚东 .
地质通报, 2002, (Z1) :185-192
[4]   中蒙边界中生代推覆-伸展递进转换及地壳尺度的切向剪切 [J].
王涛 ;
郑亚东 .
地质通报, 2002, (Z1) :232-237
[5]   中蒙边界亚干变质核杂岩糜棱状钾质花岗岩——早中生代收缩与伸展构造体制的转换标志 [J].
王涛 ;
郑亚东 ;
刘树文 ;
李天斌 ;
马铭波 .
岩石学报, 2002, (02) :177-186
[6]   中蒙边界区亚干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 [J].
王涛 ;
郑亚东 ;
李天斌 ;
高永军 ;
马铭波 .
地质科学, 2002, (01) :79-85
[7]   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 [J].
王涛 .
地学前缘, 2000, (S2) :137-146
[8]   玲珑花岗岩体的变形磁组构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J].
周伟新 ;
万天丰 .
地质科学, 2000, (04) :385-395
[9]   山东玲珑花岗质岩体侵位机制 [J].
万天丰 ;
C.Teyssier ;
曾华霖 ;
周伟新 ;
B.Tikoff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4) :337-344
[10]   花岗岩混合成因研究及大陆动力学意义 [J].
王涛 .
岩石学报, 2000, (02) :161-168